close
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
幸福狀態易來易失,
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喜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消失。
幸福的品質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
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
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
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鬆的氛圍,
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盡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
盡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
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
孩子最終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
而這種關系是
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系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的基礎上的。
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
在一些富裕國家,
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是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
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
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以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
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著一種平衡的生活。”
許多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
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種追求上,最終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複力。
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
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