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高職特教班的小華告訴老師,畢業後想上大學。
平時,小華喜歡拿著國文課本閱讀,
雖然他的認知能力與一般學生有段落 差,
但是他的學習精神值得敬佩。
目前分類:就學.就業 (22)
- Dec 23 Sun 2012 18:54
針對身心障礙者,終身教育是一段持續成長的旅程
身心障礙者學不輟(101年7月20日)終身教育
- Nov 14 Wed 2012 15:38
敢問路在何方?
- Nov 09 Fri 2012 11:26
身心障礙福利爭取真的是條漫漫長路
以下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但是沒有標準答案
引述《xihong (迎風而立)》之銘言:
說真的我也覺得 我有必要唸大學嗎?
若不是有這個特殊管道還能考到師院嗎?
如果當年以一般生身分去考聯考
我大概只能考上私立大學
拼一點的話 或許有前段私立的學校
如果是這樣 那我還需要唸大學嗎?
那時候的我是否也只是落入要唸大學的迷思而已
- Oct 14 Sun 2012 20:56
不要支配孩子的人生
- Oct 02 Tue 2012 15:59
給孩子的心情療癒
哭是好事,堅強會壞事,請你務必容許孩子脆弱,允許孩子傷心
- 作者: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藍登‧馬琇思
- 譯者:李宛蓉
- 出版社:大是
- 出版日:2012/9/26

傷心都是百分百,沒有減半的憂傷
「我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
後來遇見沒有腳的人,才明白自己有多幸運。」
這句格言教導孩子要懂得感恩與珍惜。
令人遺憾的是,當我們遭受傷痛時,往往誤了這句話,
- May 13 Thu 2010 20:05
特教老師應輔導身障生就業/謝曼莉
- Jan 30 Sat 2010 20:52
身心障礙考生的升大學之路走得格外艱辛(2)

不只要拚頂尖大學,也要拚社會關懷,
台灣大學今年「加倍」招收身心障礙學生,
共有40個系組、招收48名,去年只有19系組招收22名身心障礙生。
今年包括台大電機系、法律系、財金系、外文系等熱門系,
- Jan 30 Sat 2010 20:51
身心障礙學生的升學路走得辛苦(1)
- Jan 30 Sat 2010 15:41
現在家長比較會為身心障礙的孩子爭取權益
- Jan 28 Thu 2010 14:55
選系不選校 未來升學趨勢
9 t& ]+ y7 D5 @$ y$ ^7 F
立報2010/01/27【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先選系還是先選校,
這可能是許多學生家長面對升學選擇時的兩難。
讀者文摘公布「台灣暨亞洲高等教育大調查」,
- Dec 29 Tue 2009 20:09
愛與包容 助自閉兒闖出職場一片天
- Nov 11 Wed 2009 14:27
可以為特教生許一個未來?
特教生職訓課程 亟待加強
文/彭國華
銘祥在九月直升特教學校的高職部,
展開了另一階段學習生涯,
或許這也是他最後一個學習生涯,
三年後他必須進入社會。
在大環境不佳,
連一般大學畢業生求職都不容易的情況下,
未來他如何在社會上生存,是讓父母最擔心的事。
目前國內特殊教育所關注的範疇,
對於職業訓練的部分似乎很少著墨,
特殊兒在學習上較正常的學生困難,
更何況三年的時間又能學到多少?
我和一個高三學生家長聊過,他的兒子明年即將畢業,
根據他的說法,
展開了另一階段學習生涯,
或許這也是他最後一個學習生涯,
三年後他必須進入社會。
在大環境不佳,
連一般大學畢業生求職都不容易的情況下,
未來他如何在社會上生存,是讓父母最擔心的事。
目前國內特殊教育所關注的範疇,
對於職業訓練的部分似乎很少著墨,
特殊兒在學習上較正常的學生困難,
更何況三年的時間又能學到多少?
我和一個高三學生家長聊過,他的兒子明年即將畢業,
根據他的說法,
- Oct 13 Tue 2009 10:38
為身心障礙孩子築夢(上)
記錄整理/任真
教育部立場(韓繼綏執祕)
學校課程設計以市場為導向
不管國中、高中或大專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
最後終究會走進社會,
為了提早做職場的準備,
教育部立場(韓繼綏執祕)
學校課程設計以市場為導向
不管國中、高中或大專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
最後終究會走進社會,
為了提早做職場的準備,
學校在課程的規畫上已經與職場結合,
希望他們能學以致用。
學生畢業前不外乎面對兩大問題,
一是升學,一是就業。
在升學方面,
九十學年度八月開始實施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
也就是說,國中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
只要有「意願」升學,
希望他們能學以致用。
學生畢業前不外乎面對兩大問題,
一是升學,一是就業。
在升學方面,
九十學年度八月開始實施十二年就學安置計畫,
也就是說,國中畢業的身心障礙學生,
只要有「意願」升學,
- Oct 13 Tue 2009 10:37
為身心障礙孩子築夢(下)
- Oct 01 Thu 2009 17:00
草莓族的父母就是繫鈴人啊!
失敗的因素只有一個,父母的放不下,
尤其是慈母的無法割捨,無法放心。
下面就是一個失敗的真實故事,是我家隔鄰的故事。
約在數年前,我們的鄰居是位近九十高齡的老太太。
前後園重滿了各色各樣的叫不出名字美麗的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