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58523_791005280971416_1591066680559440720_n  

 特教推手經驗談(摘要)

文/柯雅齡
巡迴於不同校園,與許多家長接觸時,
經常聽他們提及「擔心孩子被貼標籤」的憂慮。
多數父母擔心:因接受了「特殊教育服務」,
把孩子的資料填入通報網,將使孩子被標籤化;
更憂心如此做,將影響孩子一輩子。
若拒絕讓孩子接受特教服務,則必須孤軍奮戰,
一肩扛起所有教導孩子的責任,
長期默默承受巨大的壓力。

我想:這樣左右為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孩子的人生路還很長,若被「貼上標籤」,
難免教人憂心。
但換個角度想,在孩子真正需要被協助時,
卻得不到任何資源的幫助,結果又會如何呢?

忽視特殊兒真正需求可能造成莫大傷害
在「發掘孩子多元價值」的教育方針之下,
其實呈現孩子的特質,
是開啟一扇理解,認識他的視窗,
可以協助教師更快了解孩子的能力,
以及影響他行為背後的因素。

如此,教師才能夠在教學上做更多的設想,
並適切引導孩子。

若對特殊兒沒有清楚的診斷,基本的了解,
那麼一無所知的教師,
很可能將孩子在班級中特別的行為,
解釋為「他是故意的」;
面對孩子學習能力不及同儕時,
誤以為「他懶惰,不努力」;
長期下來,孩子可能受到更大傷害,不是嗎?

家長疼惜孩子,想保護孩子是天性,
但該怎樣做,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協助,
以及最適當的保護呢?
這是所有家長都面臨的課題,
也是各個特殊教育環節必須一起來思考的。

再者,特教身分及通報網上的資料,
是因應了解孩子的需要,
而提供專業人員使用的。
也因此,
只有教導孩子的專業人員,才能夠看得到。

當孩子不再有服務需求時,
隨時都可以放棄特教身分,進行結案;
孩子的資料,也會從通報網中去除。
這個權利,除了參酌教師意見外,
更取決家長的決定。

因此,
父母不需過度擔心孩子
會一輩子被特定標籤框限的問題,
反倒該思索「孩子是否真的有接受服務的需求」,
再尋求適合的資源協助,
這才是最實際又重要的事。

自我悅納獨特性特殊兒建立自信

父母真正得在意的,
不該是別人怎樣看待自己的孩子,
而是該自問:
「是否已能夠全然接受孩子目前的能力?」
我了解要父母立刻接受孩子的診斷結果,
並不容易。

但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重要的是:
孩子是否真的在學習上有困難,
是否在行為上有難以控制之處;
若孩子真的有身體,學習及行為上的條件限制,
那麼,也唯有父母先接納孩子的生命現象,
才能期許別人發揮同理心,接納他們,
並進一步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優弱勢。

不論對家長或教師而言,
「協助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
是教育相當重要的一環。

認同多元價值真心接納特殊兒

在此提醒家長:
與其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身心障礙孩子,
倒不如問問自己如何看待他們。
未來孩子還得面對更多挑戰,更多別人的眼光,
不可能一直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
所以家長要協助他們看見自我價值,
培養自信,才是長久之計。

以「多元」視角來看,
每個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及美好之處,
每個孩子各自有優弱勢,不同的能力;
任何人都有深藏內心,不堪負荷的痛點,
也有教人自信滿滿的特長。

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足,
父母不必一味閃躲別人的眼光,
應該先試著去接納孩子的「特質」。

當父母能夠接受孩子的一切時,
孩子就會開始懂得欣賞自己的「不同」,
珍惜眼前的「擁有」;
當他懂得「原來自己特別之處,
只是不同生命的呈現」時,
才有勇氣去接受並享受生命旅程的挑戰。

正視孩子的需要,比起是否被標籤化來得重要。

父母何不將「特殊教育服務」,
當作「愛的印記」,讓孩子從中獲得最大幫助?
唯有家長全心接受,完全認同孩子的個別差異,
他們才有機會欣賞自己的不足,珍惜擁有,
生命也才能發揮到極致。

全文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