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翠華(101年5月11日)
亞斯柏格學生在青少年階段,常有適應困難,
這些狀況往往不是語言能力造成的
(亞斯柏格症的孩子,可能擁有優異的語言天分),
而是在溝通上,因為沒有脈絡,
經常雞同鴨講或過分直率,
而被同儕指責為「無厘頭」或是「白目」,
嚴重的,可能導致他人霸凌。
因此,協助亞斯柏格生適應社會,
表達自我感受,是課程設計不可忽略的一環。
剛開始,
教師可以實施戲劇性的遊戲,
藉由已經熟知的故事來引導,
讓學生在有規則可循的情境下,
融入現場的氣氛,並與其他同學輕鬆互動。
扮演故事角色 也當觀眾
首先,由教師選擇適合團體進行的故事或文本,
讓個案持續扮演同一個角色,
並有機會擔任演員和觀眾。
經由角色扮演的過程,
個案不僅有機會透過肢體表演來體驗不同的心情與想法,
更能從其他同學的回饋中,增加改變的可能;
同時,透過再次演出,
得以用不同方式扮演,甚至改變結局。
個案的實例
小培(化名)是亞斯柏格的國二學生,
學業優異,但在班上十分孤獨,
分組報告或團體活動時經常落單。
小培雖然有意和同學交談,
但同學顯然不大願意搭理他,
和他接觸,總是隨意敷衍,或敬而遠之。
仔細觀察後我才發現,
在課堂上,
小培幾乎打破砂鍋問到底,
導致教師疲於應付,耽誤進度;
下課時,
和同學交談的話題又常圍繞在某幾個知性的主題,
使同學失去談話興致,漸漸疏遠他。
在一次即興表演的課程中,
我要學生以「憂鬱情緒」為主題,即興演出一段故事。
小培勉強分到一組,經過小組成員幾分鐘的磨合、溝通後,
他們決定由小培飾演最適合他扮演的「資優生」角色。
因為是即興表演,
沒有固定的劇本和臺詞,學生都十分緊張。
沒想到,小培流利的表達出資優生的憂心忡忡,
包括對分數錙銖必較,遇到被同學敵視等困境,
他深具戲劇張力的演出,贏得同儕熱烈的掌聲。
另一個亞斯柏格的國一生小廷(化名),
則是屬於「白目型」的個案。
比較常發生的狀況,是教師在教訓同學時,
他在一旁幫腔,並以高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人的行為,
因此,常遭到同學責備,甚至暴力相向。
強調接納性的 分享與回饋
從前述的兩個例子,
我發現亞斯柏格的孩子功能較為固著,
模仿能力強,透過戲劇,
他們自然的在他人面前說出自己的故事,
一個個未被理解的心事,就這樣被揭露出來了。
在戲劇活動輕鬆的氛圍下,同儕較能清楚了解:
亞斯柏格同學不善於溝通,
無法清楚表達個人的心情與想法;
如此,才可能進一步願意以同理心來接納他們。
戲劇表演結束後,
分享與回饋是活動收束的重要環節。
我會請大家發表想法或給予表演者鼓勵,
如「謝謝你們的表演。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
當然,我也向學生傳達:
回饋必須掌握「不批評,不分析,不建議」原則,
目的就是要讓大家(不只是亞斯柏格學生)
擁有被團體接納的感受,察覺個人能對團體有所貢獻。
全文~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 Jun 04 Mon 2012 16:22
亞斯柏格生的社會化教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