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但請註明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asperger
感謝 鄒國蘇醫師 指導 / 整理孟蒔 /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北部家長會
 對於家有特殊兒的家長而言,如果萬一遇到草率的醫生,
沒有做出適當的診斷或處理時
(尤其是對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的孩子),
心急如焚的家長可能會不知所措,
即便是聽過"早療"這個專有名詞,一時之間可能仍然不知道從何著手,
以下就簡單整理介紹一些治療,供新手家長參考,
希望能多少幫助家長判斷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治療。
  一、醫療院所最常見的早療(多數健保皆有給付)語言治療:
學習語言,簡而言之,
就是要促成語言的三要素-語意(非語言世界的規律性)、
語法(語言符號)、和語用(社會互動)之間的關係,
這其中包含了:
語言接收相關的語音知覺、語音辨別、聽覺序列、
聽覺記憶、聽覺聯結、聽覺理解等歷程;
以及語言表達有關的語意形成、詞彙提取、訊息組織、
句子組成、神經肌肉傳導及協調等歷程。
良好的語言發展,可增進與人的互動能力,提昇自信心與認知能力,
並促進推理能力的形成,進而架構健全的社會社交能力。
在語言發展的兒童關鍵期給予適時的指導與介入,
將可對語言相關之功能發展與學習有顯著的增長與助益。
職能治療:什麼是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呢?
 簡單地講,"生活即職能",
舉凡刷牙,洗臉,閱讀,打球,郊遊……等都是職能活動,
也就是說人一睜開眼睛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職能活動。
在小兒職能治療服務裡包括了粗動作訓練、精細動作訓練、
運動知覺與身體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訓練、知覺認知訓練等,
不過目前台灣的醫療院所以"感覺統合"訓練居多。
感覺統合是指將來自身體和環境中的感覺訊息,
做適當的組織和詮釋,好讓個體能有效地與環境互動。
藉由感覺統合過程,可發展出複雜精細的整合性功能,
提昇功能表現與整體能力。
感覺統合理論在三十多年前,
由美國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提出。
該理論認為兒童的學習及情緒障礙
可能緣於學童中樞系統
在接受內耳前庭、皮膚、肌肉、關節、眼睛及耳朵等
感受器傳來的感覺時,未能在腦幹部位適當的接收及組合,
以提供大腦作認知及判斷的基礎致影響學習及適應。
在感覺統合治療理論中,艾爾絲博士強調觸覺、本體覺及前庭系統,
這三個系統是在胚胎時早已發展的感覺系統。
其基本構想在於提供內耳前庭、本體覺、皮膚碰觸等感覺刺激的輸入,
並予以適當的控制,
使飛童能自動形成順應反應,並促成對這些感覺的組合和統一。

感覺統合主要要素有:觸覺系統、前庭系統、本體系統;
一旦感覺統合功能無法健全發展時,
常會造成學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的問題,
諸如感覺刺激敏感度過高或過低、活動量過高或過低、
協調性障礙、行為組織能力差、生活自理問題、發展遲緩及學習障礙等。
良好的感覺統合,
可提升功能的整合協調性與複雜成熟度、促進動作發展、功能學習、
增進認知心智與功能學習,對於孩童的功能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物理治療: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
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
舉簡單例子來說,我們都知道,微波是一種電磁波,
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振盪,可以加熱食物;
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此一特性,控制一定輸出量,
可振盪人體組織內水分子,
提高深部組織溫度,加速血液循環,
促進患部癒合速度,減輕疼痛,就是物理治療。
小兒物理治療包括斜頸、臂神經叢受傷、腦性麻痺、
心智動作發展遲緩、脊柱裂腦性麻痺、
智能不足、裘馨氏肌營養不良症、早產兒等之兒童。
目前治療趨勢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動作發展是孩童成長的重要根基,藉由動作的發展,
不但增加了孩童活動探索的範圍,更藉此認識身體各部分,
學習與環境間的關係,以及動作的結果等等,
進而關係著往後其他進階功能的發展。
動作發展的要素有:肌肉張力、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
肢體協調性、動作計劃能力等,
影響的層級包含有中樞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感覺系統,
因此一旦動作發展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發展上的遲滯與障礙。
好的動作發展,可增加與外界互動、手眼協調能力,獲取足量感覺刺激,
並進一步促進認知與情緒的發展、及自我信心的建立,
對於未來的人格發展有著極為深重的影響。

二、部分醫療院所才有的早療(自費或健保各院不一)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運用心理學的原理與技術,
來改善病人或個案不適應的行為、症狀、
情緒以及達到成熟的性格發展。
心理治療的方法有很多:有偏重處理患者理智的,
有偏重於處理情緒衝突的,有強調人際關係的,
有處理人生意義層面的,
也有僅處理行為問題的,更有折衷方法的不勝枚舉。
一般而言,心理治療能做的事,可分為下列七種功能:
(一)協助個人自我瞭解。(二)協助個人情緒發展。
(三)指導個人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四)協助個人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五)協助個人探討未來的事業發展。
(六)協助個人探討人生意義與價值觀。
(七)協助個人發展潛能。
由於兒童心智發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同時前一發展階段,
往往是後一發展階段的基礎。
心理治療師
會針對遲緩兒的特殊性及個別需求提供認知、情緒及行為治療與訓練,
例如協助動作發展遲緩的腦性痲痺兒童如何有效進行認知學習,
及因應肢體障礙所衍生的環境適應及情緒問題。
協助自閉症兒童有效提升人際互動的頻率與品質,
減少重覆性、無意義的刻板動作、
自我刺激行為或自我傷害行為如咬手臂或撞頭。
協助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有效學習自我控制能力,
及減少分心及提升注意力的持續性,
情緒管理及改善常見的負面思考、過低的挫折容忍力等。
協助學習障礙兒童在聽、說、讀、寫、算及注意力等認知訓練。
針對遲緩兒的父母,心理治療師則提供專業的父母管教態度諮商,
協助父母有效分析親子互動模式與品質,
運用行為改變技巧增加孩子好的行為及減少不好的行為,
討論孩子所需之教育安置及治療方式,
並且提供遲緩兒父母如何有效進行壓力因應與調適。

音樂治療:
音樂是一種社會性的非語言交流,更是情感表達的溝通工具,
音樂治療師使用音樂作為治療媒介,
透過音樂的社會、物理和心理作用,
結合藝術與醫療模式,加以有計畫、
有系統地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
包括聆聽、樂器演奏、歌詠、節奏訓練、
即興創作等方法來幫助個案達到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戲劇治療:
透過戲劇的歷程來促進改變,在安全與支持性的治療情境中,
治療師適時透過遊戲、故事、面具、
劇本和角色扮演等技巧來達到治療目標。
任何人都可以運用戲劇活動的內容、
創造性及演出的歷程,在治療中使自己與生命經驗建立新關係,
同時獲得問題解決、情緒抒解或功能的改變。
在這樣的歷程中不僅讓個案的創造力得以發展、表達與探索,
更藉此協助個案了解並發揮自己的潛能,達到自我療癒的效果。
舞蹈治療:
是一種以身體動作或舞蹈,作為主要介入方式的心理治療。
舞蹈治療認為身心是合而為一的,
身體動作反應個人心理狀態、內在衝突與情緒,
期望以具體的肢體動作表達,
傳遞心理或情緒上難以言喻的歷程。
因此,舞蹈治療有助於整合參與者個人的身體、心理、情緒、認知,
以及人際互動上的發展,達到身心合一。
美術治療:
透過美術材料如蠟筆、水彩、黏土等作為媒材所進行的心理治療。
在藝術治療師的引導與協助下,個案藉由美術創作來探索自我,
在創作的過程得到情感的抒發,
特別是口語無法表達的感覺,美術創作提供除了口語之外的溝通管道。
在藝術治療中,美術作品不僅是治療過程的記錄和呈現,
治療師也透過作品來評估個案,並與個案適當的討論作品,
以幫助個案進一步的了解自我。
遊戲治療: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自發的行為。
在遊戲治療室,玩具好比是兒童的詞彙,
而遊戲好比是兒童的語言。
透過遊戲,
兒童能表達許多他/她
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語來溝通的感覺和經驗。
在受過專業訓練的遊戲治療師陪伴下,
兒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她的心境、
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
一旦這些經驗被處理後,兒童的適應力會提升,
因而更有能力來因應並解決心理的挫折和創傷。
所以遊戲治療對於兒童就好比諮商輔導、
心理治療對於成人一樣有幫助、有療效。
遊戲治療所需的療程,根據每一個兒童不同的情況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對輕微適應不良的兒童大約需4-6週;
對有心理困擾的兒童則需8-16週或更長。
不論療程之長短,兒童皆能從遊戲治療中增進自我概念,
學習自主性、自我控制、及更恰當表達情緒、需求的方式。
認知治療:
心智認知能力簡單的說就是智力,
智能的發展經由多個向度測得,
包括了詞彙能力、數字能力、記憶廣度、
推理能力、空間概念…等等。
影響心智認知發展的因素有孩童接受的社會文化刺激、
孩童的生理及腦部發育、孩童自小的生活經驗…等等,
心智認知發展的成熟與否
影響著孩童的學習、語言、人際互動、 及情緒表現。
良好的認知發展將有助孩童的學習、社交技巧、
及思考分析能力。認知發展的遲滯,
會造成孩童學習障礙、社會適應困難及人際溝通障礙。
早期發現並掌握發展的黃金時期,給予適當地輔助與介入,
不但可以適度地預防認知遲緩的發生,
更可積極的增進心智發展、提昇認知學習功能。

三、其他療育方式針灸治療:
疾管院區中醫科主任蔡文興指出,
WHO訂定針灸有效的64種適應症中,也包括小兒發展遲緩。
另有文獻顯示,以頭皮針能刺激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
有助於腦部神經復健與治療,約七成病童因此獲得改善,
研究指出對於腦性麻痺、語言障礙、
發育遲緩、自閉症及過動兒等病患,有一定療效。
馬術治療:Hippotherapy,或稱治療性騎馬,
簡單來說,就是以馬作為一種治療工具(modality),
類似物理治療中常使用的大球、滾筒或楔形木,
可以應用於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聽語治療以及心理治療等領域,
各有其理論依據。
利用馬的律動及在馬上可以設計一些治療計劃,
對生理、心理、認知、社會化、溝通及行為上有問題的病患進行治療。
馬術治療適用的族群相當廣泛,如腦性麻痺、脊柱裂、肌肉萎縮、
小兒麻痺、視覺缺損、聽覺缺損、
自閉症、過動症、行為問題兒童、唐氏症等。
馬術治療時,能讓殘障者尤其是小朋友接觸到人以外的生物,
可藉由與馬的互動及照顧馬等活動中獲得自我的肯定與自尊。
當騎者坐上馬背,可以不必依賴他人,而有獨立自主的感覺,
以及征服感、控制感。
此外,人皆有尋求危險刺激的內在需求,
而騎馬本身為一略帶危險性、挑戰性且不十分普遍的運動,
因此,可以激發參與者的鬥志。當騎馬時,
馬提供了感覺的刺激輸入,其中包括觸覺、前庭覺、本體感覺等,
當人感受到這些感覺刺激,大腦就會分泌腦內啡,
達到鎮定、放鬆的效果;若感覺刺激傳達到較高的大腦中樞,
就會產生改善語言、專心、變化情緒及行為的效果。
 騎馬的訓練可以增加騎者專心注意的時間、空間方位感,
以及凝聽的技巧、學習的意願及溝通能力,因在騎馬活動過程中,
騎者須與馬及協助者、治療師或其他騎馬者互動,
可以促進其社交技能。
氣功治療:對安定情緒及提升專注力有顯著療效。
腳底按摩:對安定情緒及提升專注力有顯著療效,
特別是對於會踮腳尖走路的自閉兒可以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樂器學習:因為不同的樂器演奏起來需要不同的肢體協調方式,
所以如果孩子對於學習樂器有興趣,
即便學習的過程很辛苦,不妨把它當成是一種職能治療;
此外,成功的樂器學習所需要的學習策略,
也可以對孩子在學習其他技能或是面對問題時,
可以產生良好的提示作用;
而音樂對於安定情緒也有很大的幫助。
四、各縣市社會局亦有針對發展遲緩兒童(學齡前)
之療育補助以台北市為例,
以下兩者可同時申請,每月相加總合上限3000元,
低收入戶5000元 *療育訓練費(早療訓練機構,健保不給付者):
例如發展中心之認知課程 *交通補助費(醫療院所,健保已給付):
例如語言治療,每次200元
五、心理諮商師:視情況需要,可與心理師約診,健保或自費不一
六、早療課程及正式評估之等待有時相當漫長 *要主動追問,
要不然寶貝的檔案資料有可能會被淹沒 
*可多排幾間醫院的早療課程,先排到先上
七、補充: *專為典型自閉症兒童設計的課程:
在自閉症基金會與自閉症總會有
「遊戲教學課程」及「應用行為分析法ABA」等
專為自閉症兒童設計的團體或個別課程 *
特殊牙科門診台北醫學院兒童牙科臺大醫院兒童牙科
(重症及身障兒童牙科門診)
馬偕醫院兒童牙科林口及台北長庚醫院兒童牙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