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學會「生氣的表達」、「自我主張」與「衝突的處理」,
在板橋國小,有一群老師,
認真的將情緒教育融入課程,營造班級幸福友善的環境。
許多小朋友高興的圍在耶誕樹旁布置,
卻有一個小朋友看著耶誕樹冷冷的說:「這麼小的樹,好醜啊!」
「你要『說絨絨的話』,不然這棵樹會很傷心!」
在一旁改本子的級任老師,
聽到孩子這樣的對話,忍不住露出會心微笑。
「說絨絨的話」,
是友緣基金會社交技巧訓練課程中的一個主題。
現在很多孩子罵人、批評別人都很直接、很粗暴,
講話都「刺刺的」,話一出 口,就引起衝突。
相對於這種「刺刺的」感覺,
要孩子說出讚美別人、感謝別人的話語,卻很困難。
學習說「絨絨的話」,
主要在引導孩子看到別人的優點、肯定別 人的用心,
也能表達自己抱歉的心情。
營造「絨絨」的氣氛,是建立人際關係、情緒平穩發展的基礎。
友緣基金會進入校園
推廣SST(Social Skill Training)社會技能課程,
十多位板橋國小老師在輔導組長簡月英熱心的聯繫安排下,
不但主動投入時間學習這套課程,
更每個月聚會討論,
邀請友緣的老師帶領他們將這套課程運用到教學上。
「絨絨的話」、「生氣的表達」、
「自我主張」、「衝突的處理」等。
板橋國小的老師除了在課堂上正式教學生這些課程,
更重要的是,他們藉由各種情境,
讓班級學生有了表達情緒的共同語言。
一年級導師施淑真
會邀請班上同學每天寫一句絨絨的話送給某人,
並投入班上的箱子裡,她會利用晨光時間抽出幾張「絨絨的話」
請同學念出來,並給予獎勵。
把每位小朋友寫的「絨絨的話」都貼上去。
學習「生氣的表達」,則帶給老師更大的震撼。
透過這門課的學習,
老師和學生開始學著找出生氣背後的原因和抒解的方法。
四年級導師翁美琴,曾和特教老師蔡惠芬一起用演戲的方式,
協助處理孩子生氣的情緒。
小傑(化名)在他一年級的時候,
雖然考試都考第一名,可是一碰到別人捉弄他,
他就生氣,可以一哭哭上兩堂課。
上「生氣表達」課的時候,他上台去演出自己的遭遇,
老師帶領班上同學討論,
「如果再來一次,他可以怎麼做?」
同學開始集思廣益提供方法。
現在,小傑生氣時會說:「不要理我!」
因為全班都上過這個課,
所以就知道他現在在生氣,
這個時間不要理他,讓他冷靜下來。
在這課程裡,老師學習最多的,
其實是「我們是可以生氣的」。
一年級導師施淑真有所領悟的說:
「以前我們都會對學生說:
『你幹嘛那麼生氣?這有什麼好氣的?』」
她現在看到學生生氣,
就會對他說:「老師知道你在生氣。」
其實只要拋出這句話,學生的心就軟了。
傳統的教育裡,常常以和為貴,害怕衝突,
因此很多孩子
不太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甚至維護自己的權利。
例如,有人一直弄你的身體,
小朋友只會說:「不要!你走開!」
板橋國小的老師現在則懂得教導學生
「自我主張」的表達。
自我主張的步驟:
第一,以「我」為開頭,講出「我的」感覺。
「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情形.....」
「我希望你怎麼做.....」
最後要講出一句絨絨的話,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
我會覺得很開心、覺得你很棒.....謝謝你。」
翁美琴回憶曾經有一個小朋友,
別人要向他借跆拳道道具,
他會說:「我知道你很想玩,但是請你體諒我,
這個道具很貴,弄壞會被我媽媽罵,
所以我不能借給你,你可以跟我一起去上跆拳道,
我可以讓你踢踢看,謝謝你。」
上過「自我主張」課之後,老師在處理衝突時,
會問「你希望對方怎麼做?」
班上其他小朋友就會說:「你趕快自我主張啊!」
從帶領學生說絨絨的話到學會生氣、學會自我主張,
板橋國小的老師現在正在學習衝突的處理。
一年半來,這群老師最大的感受是,
他們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語言、也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不只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也是一門讓人感到幸福的課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