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白位傑

「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叫莉莉的女同學,
她平常都不大愛說話,和人打招呼的方式也很特別,
啪的一聲就往人的身上打去,讓同學都覺得很不舒服,
認為她是故意要打人,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她在一起,
最後老師就把她的坐位調到最後面,
讓她單獨一個人坐在那兒。」

「我覺得她根本不適合在我們班就讀,
因為很多科目都跟不上,每次考試都考零分,
雖然她有時候會去上資源班,
但大部分時間都在我們班上,
沒有朋友,也沒有同學願意和她玩。
最近我發現她愈來愈不快樂,
都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後面,看起來好可憐!」

上述的對話是我在公車上聽到的,
一個小女生跟媽媽描述班上特殊同學的近況。
我聽了有很深的感觸。

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
莉莉根本沒有什麼學習可言,還遭受排擠及孤立。

我忍不住要問,
連一個小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莉莉的痛苦與不快樂,
老師怎麼忍心這樣對待一個身心障礙的弱勢學生,
家長又怎麼忍心讓孩子承受這種煎熬?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融合教育」?

筆者曾經在國中擔任輔導人員,
和特教班的孩子有很多接觸,
目睹很多老師用心的教育身心障礙學生,
從生活自理、技能訓練到人際社交的學習,
甚至比家長照顧得好,
更重要的是,這群孩子活得快樂、自在,很有尊嚴,
不會遭受到異樣的眼光和不平等的對待。

但現在有些家長,看不清楚自己孩子的情況,
也不大願意真正的去面對自己的孩子,
認為只要讓孩子在普通班級
就可以耳濡目染學到更多的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久前,我碰到一個唐氏症孩子,
他從國小到國中一直都在特教班就讀,
口語對話能力也相當不錯,
現在他長大了,也學到了一些技能,
目前在超市工作,雖然僅賺得微薄薪水,
但他很知足,也很感謝之前教育他的老師。

如果莉莉有自我選擇的權利,
我想她一定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和這樣的教育。
很多身心障礙兒童都有他獨特的一面,
如果能多發掘他所蘊藏的潛能,
相信他也會有發光發亮的一天,
願以此文章和家有身障兒的父母親共勉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