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王秀津 臺北市大安國小訓導主任】
公立小學必須不論學生個人智愚或家庭貧富,
提供給每一位學生享有到校園接受 教育的權利。
實際上,當零拒絕的義務教育理念落實在普通班級裡,
除了身障還可能會有學障、情障的學生一起在同一個班級上課,

當上課形式為小組合作學習時,
我看見社交關係弱化的學生,很快的被孤立起來,
有時同學們會嚴厲的拒絕與他們合作,
在競爭概念優先於分享合作關係的時候,
絕非任課老師三言兩語道德勸說,
學生就會調整心態接納此一孤單兒處境。

更不用說學業落後、或身體瘦弱、或文化不利的學生,
平日受到標籤化,遭到排斥不公平對待的情形,也不在少數,
凡此校園歧視問題,到了畢業旅行更加嚴重。
在一次行前說明會場上,有一位學生舉手問:
「到王子飯店那一個晚上,
同學如 果把所有的門都關上,我要睡哪裡?誰可以幫我的忙?」
一連串的問號和不安,
可以知道他需要一個清楚的訊息或者一位長者為他化解焦慮。

最了解狀況的導師,就得介入疏通同學接納他,
但是,對於那些愛捉弄人的同學,
就算暫時因著教師關注而舒緩孤單兒壓力,
但「不對眼」的實質問題並沒有鬆開,
不安的緊張關係仍然存續著。

因此,發展同理彼此差異課題,
重視個人「個殊性」
需要老師花多一點時間建構學生之間的和平概念。

我們可以和全班同學一起擴大思考
畢業旅行「大家都想玩得快樂」的期待,
那 麼,有哪些相關的因素會影響快樂與否?
以整體的觀點來評估下決定的效果、副作用與後遺症。
大家一起找出其中徹底、省力、
有效又無副作用與後遺症的根本解。

在一開始大家會先想到自己的問題,
卻不知有可能在無意中造成他人的困擾。
因此,學生會開始發現自己對別人有影響力,
也就是透過這個過程,
學生發現自己要承 擔一部份的責任,去找到改善的方法。
那麼,每一位學生在每個瞬間都知道要做選擇、下決定。

畢業旅行時,
除了重視個人需求還要會為自己當下的行為負責,
在呈現自己風格之外,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
每一個人為共同期待的快樂旅行,負起責任來,
「懂得自我治理,尊重彼此」
就成了化解孤單兒參加畢業旅行的根本解。


【本文摘錄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
第450期2010/05/14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