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的背後
當XX講出,生日最應該感謝的,
是「媽媽」的時候,我看到XX媽媽的笑容。
那一 天,我跟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我看到家長們在後面也被孩子的逗趣表現逗得哈哈大笑。
可是,我有些事要跟家長們分享。
就在那一天,我曾經上過課的一個孩子,
也是同樣在人際關係上有困難的孩子,
偷了某個老師的mp3,然後把它摔壞。
當孩子被質問的時候,還楚楚可憐地表示不是自己拿的。
我一直記得,
那個老師問我的一句話—「是不是我們上課沒教好?」
宋維村醫師曾經說過,
我們的孩子不會說謊,這句話我在幾百年前就覺得話說得太早。
我們的孩子,會說謊、偷東西、打人、惡作劇…,
一般孩子會的他也會,只是通常做壞事的技巧比較拙劣。
但是他們大致上心思單純,所以發生的機會少,
我們也比較少提及這個部分,
或者,我們阿Q地覺得,我們的孩子不會作壞事。
我們的孩子,有少數,是那種沒有同理心,卻又很聰明的孩子。
也就是,當你抓到他作壞事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滿口悔意,
或者,是講了一套你不得不原諒他的理由,
可是,在他閃爍的眼神底下,你發現他只是用這套來應付你。
他作壞事,只是他自己覺得有趣,卻不是很在乎別人的感受。
好在,上面那種可怕的孩子,我只看到過一次。
大部分我們的孩子作壞事,
有時候當然是為了作壞事本身可以得到的利益(例如:文具、糖果),
有時候,他是覺得 有趣、好玩,
有時候,他是想要跟人家產生互動,
有時候,他覺得自己被別人欺負,又不會表達…,
理由不一而足。
這時候,當然要鄭重其事地告誡孩子,
警察局通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地方,
直接帶孩子到值班的服務台,
請警察簡單地向孩子說明作壞事會出現的後果。
除非孩子伴隨衝動控制弱的問題,
要不然跟他們嚴肅地講幾次之後,
他們正義使者的個性通常會讓他們自己謹守本分。
只是怕他們也拿這個去要求別人。
當然,作壞事是不允許的,
可是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更要如此地要求— 因為作壞事,
吃虧的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容易被抓到,他們容易被排擠,
他們容易被其他人報復又不知道怎麼回應。
唉…,簡單來說,帶著我們的孩子長大,就需要聽很多傷心的故事。
所以,孩子上了小學之後,
我就沒有那麼重視行為規範的訓練,我反而會常常逗他們,
讓他們感到輕鬆愉快,感受到有一個被接納的環境,
感覺到有人願意跟他們玩,
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怎麼樣跟人相處。
如此,孩子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因為生活中多了快樂經驗。
所以,家長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回家後,有空的時候談一下上課的主題,
例如這一次的主題是「感謝」,編個理由,送孩子禮物,
告訴孩子他作了什麼好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感謝他。
有時候,教孩子,要以身作則。
資料來源:andrewh老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