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陳念怡 出處:親子天下
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
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
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
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
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
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
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
是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
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湧現了,絕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指出,
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
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
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
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
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
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
我覺得如 何?我可以怎麼辦?
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
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
「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
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
要讓孩子明白:
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
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
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
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覺。
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
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
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
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
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
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
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
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
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
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
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
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
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
是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
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湧現了,絕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指出,
國人因文化的關係,並不接納負向的情緒。
在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
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
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
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
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
我覺得如 何?我可以怎麼辦?
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
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
「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
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
要讓孩子明白:
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步驟2: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
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
例如:「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
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瞭自己的感覺。
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
例如:「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
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
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
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
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
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