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最近去柏林開會,在中間休息時,一個朋友走來向我道謝,
原來她有一個患有亞斯伯格輕度自閉症的兒子,
這個孩子智商正常,
但是人際關係不好,堅持固定的做事方式,不可改變,
缺少彈性與溝通,常常無緣無故大發脾氣,
滿地打滾,哭喊到上氣不接下氣,
臉色發紫,讓這個母親非常頭痛。
平常朋友聚會時,她都不敢帶孩子 出去。怕會難堪。
6 H0 H2 j2 O- M3 S
有一次,系裡舉辦迎新野餐,在風景勝地,她就帶了兒子去。
結果那天不知為什麼,孩子大發脾氣,用頭撞樹,把大家嚇壞了。
我因為腳不好,沒有像別人一樣去打球,坐在地上,
我觀察到這個孩子表情很痛苦、很挫折,
好像別人都不了解他,有滿腔的憤怒。
突然之間,我猜到他為什麼這麼生氣了。
我記得自己剛去美國時,
英文不好,辭不達意,常引起誤會,不敢跟人說話,
也很氣自己能力不行,心中也是很不愉快, 充滿挫折感。
幸好我還可以用中文正確表達我的意思,
所以那時我每天晚上寫日記,
一方面抒發心情,一方面檢討白天犯的錯誤,
使第二次說話時不再犯錯,每次寫 完,感覺都好很多,可以入睡。
所以我建議孩子的母親讓他寫日記,
讓他學習用筆把心中的感覺說出來,
因為自己單獨寫的時候沒有時間的壓力,
不像對話必須快快的說,他可以慢慢的想他想說的話;
練習正確的寫出心裡的感覺,熟悉文句以後,
再練習用說的方式把感覺說出來,別人就可以了解了。
6 H0 H2 j2 O- M3 S
這個媽媽說,一開始很困難,孩子不肯寫,
她必須跟他一起做,表示同甘苦共患難,
每天改他的日記,都是不知所云;
但是很快的,她就發現孩子內心的感情豐富,
只是缺乏一個宣泄的管道。
她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孩子如何表達感情,
告訴他要述說一件事情必須要有背景脈絡、前因後果,別人才會懂,
如果突如其來的冒出一個 字,別人是無法了解的。
這樣教了一年以後,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減少,
而且寫作能力大幅提升,交到朋友以後,
孩子的世界突然開朗起來,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她說,這次出來開會是多少年來第一次,
因為以前都不敢離開孩子,怕會出事,
現在才敢,我聽了也很高興。
6 H0 H2 j2 O- M3 S
我們常忽略人有想說話的這個天生欲望。
不被別人了解的確是很痛苦的事,
人天生有溝通的欲望,如果把兩個不懂手語的聾兒放在一起,
久了他們自己會發展出相 互溝通的手語。
耳聾是老人最大的痛苦,別人講話他聽不見,無法對談,
手寫字的速度又太慢,不是良好的工具,
牛頭不對馬嘴次數多了以後,別人便閃躲他,
被孤立的痛苦常使老人選擇用自己的手結束生命。
6 H0 H2 j2 O- M3 S
現在的研究發現,
自閉症者大腦的神經迴路有一些跟我們不同的地方,
他們通常只能注意一個管 道的刺激,無法一心多用;
而且他們的注意力一旦鎖住,就很難移動,無法快速轉移,
因此,常會遺漏別人臉上的表情或說話語調所帶出來的訊息。
但是,書面溝通 就去除了這個缺點,
它是單一向度而且閱讀的速度可以自己控制,
訊息不會因為來不及處理而流失。
中國人常說「山不轉路轉」,如果這個方式行不通,
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去試試看。
這個例子或許可以讓我們不要局限於傳統的方式,
試著用另一個管道去打開孩子的心。
最近去柏林開會,在中間休息時,一個朋友走來向我道謝,
原來她有一個患有亞斯伯格輕度自閉症的兒子,
這個孩子智商正常,
但是人際關係不好,堅持固定的做事方式,不可改變,
缺少彈性與溝通,常常無緣無故大發脾氣,
滿地打滾,哭喊到上氣不接下氣,
臉色發紫,讓這個母親非常頭痛。
平常朋友聚會時,她都不敢帶孩子 出去。怕會難堪。

有一次,系裡舉辦迎新野餐,在風景勝地,她就帶了兒子去。
結果那天不知為什麼,孩子大發脾氣,用頭撞樹,把大家嚇壞了。
我因為腳不好,沒有像別人一樣去打球,坐在地上,
我觀察到這個孩子表情很痛苦、很挫折,
好像別人都不了解他,有滿腔的憤怒。
突然之間,我猜到他為什麼這麼生氣了。
我記得自己剛去美國時,
英文不好,辭不達意,常引起誤會,不敢跟人說話,
也很氣自己能力不行,心中也是很不愉快, 充滿挫折感。
幸好我還可以用中文正確表達我的意思,
所以那時我每天晚上寫日記,
一方面抒發心情,一方面檢討白天犯的錯誤,
使第二次說話時不再犯錯,每次寫 完,感覺都好很多,可以入睡。
所以我建議孩子的母親讓他寫日記,
讓他學習用筆把心中的感覺說出來,
因為自己單獨寫的時候沒有時間的壓力,
不像對話必須快快的說,他可以慢慢的想他想說的話;
練習正確的寫出心裡的感覺,熟悉文句以後,
再練習用說的方式把感覺說出來,別人就可以了解了。

這個媽媽說,一開始很困難,孩子不肯寫,
她必須跟他一起做,表示同甘苦共患難,
每天改他的日記,都是不知所云;
但是很快的,她就發現孩子內心的感情豐富,
只是缺乏一個宣泄的管道。
她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孩子如何表達感情,
告訴他要述說一件事情必須要有背景脈絡、前因後果,別人才會懂,
如果突如其來的冒出一個 字,別人是無法了解的。
這樣教了一年以後,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減少,
而且寫作能力大幅提升,交到朋友以後,
孩子的世界突然開朗起來,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她說,這次出來開會是多少年來第一次,
因為以前都不敢離開孩子,怕會出事,
現在才敢,我聽了也很高興。

我們常忽略人有想說話的這個天生欲望。
不被別人了解的確是很痛苦的事,
人天生有溝通的欲望,如果把兩個不懂手語的聾兒放在一起,
久了他們自己會發展出相 互溝通的手語。
耳聾是老人最大的痛苦,別人講話他聽不見,無法對談,
手寫字的速度又太慢,不是良好的工具,
牛頭不對馬嘴次數多了以後,別人便閃躲他,
被孤立的痛苦常使老人選擇用自己的手結束生命。

現在的研究發現,
自閉症者大腦的神經迴路有一些跟我們不同的地方,
他們通常只能注意一個管 道的刺激,無法一心多用;
而且他們的注意力一旦鎖住,就很難移動,無法快速轉移,
因此,常會遺漏別人臉上的表情或說話語調所帶出來的訊息。
但是,書面溝通 就去除了這個缺點,
它是單一向度而且閱讀的速度可以自己控制,
訊息不會因為來不及處理而流失。
中國人常說「山不轉路轉」,如果這個方式行不通,
我們應該換個方式去試試看。
這個例子或許可以讓我們不要局限於傳統的方式,
試著用另一個管道去打開孩子的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