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孩子未來該怎麼走」是所有家長心中的疑慮。
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不能只靠政府補助金度日,
廣設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場所,加強安置與轉介服務,
才能實質幫助身心障礙者。
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不能只靠政府補助金度日,
廣設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場所,加強安置與轉介服務,
才能實質幫助身心障礙者。
兒童局、教育部、勞委會、衛生署、退輔會等政府部門
提供給身心障礙者的服務整合成『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實施方案』
其中,
教育部制訂了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 、
勞委會訂定了 『身心障礙者就業轉銜服務實施要點』 ,
分別於不同的階段提供不同的服務。
以下就不同的生涯階段,說明家長需做的準備功課
一、零~六歲學前階段:1.選擇適合孩子能力的幼、托園所或發展中心
2.了解相關補助的內容
3.營造親師溝通的管道
4.出席相關的會議
二、教育階段的轉銜:國小、國中、十二年就學安置、大專院校
1. 了解不同的班級型態與其教學的方式:
1.國民教育階段班級的服務型態包括有:
普通班、特教班、資源教室、在家教育……等,
十二年就學安置包括有:高職特教班、特殊教育學校,
因此,家長為了能夠選 擇適合孩子的班級型態,
家長可以先行了解學區內學校的教學與輔導服務。
透過學校的參觀與拜會或是與其他的家長分享經驗、
或進行資料的檢閱都是可以增加瞭解的方式。
2.國小班級型態為包班制、國中、高中(職)為分科教學,
這樣型態的轉變亦會影響孩子的就學適應。
1.透過與前一個階段的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及轉銜會議,
家長可以更瞭解孩子目前的能力與發展。
2.目前有設置許多因應孩子能力不同而規劃出不同的環境以供選擇,
因此家長需藉由孩子能力的瞭解來釐清自己對孩子就學的期待,
來幫助孩子做適合的學習環境選擇。
3.能力的檢測:
家長於不同階段可透過不一樣的檢測方式與工具來瞭解孩子的能力,
例如:各大醫院心智科、入學前評估、職業輔導評量﹍等。
1.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
教育局針對特殊學生入學設置有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
邀集了學者專家、民間團體代表為委員,辦理孩子入學的準備工作。
家長可於安置會議上表達孩子的需求。
2.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 與轉銜會議:
依照特殊教育法之規定,
老師須為身心障礙學生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以作為教學的參考與教材、教具的準備,
學校於最後一年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中需加入轉銜服務 的準備,
並與家長討論下一個階段學生適合的環境選擇,
及這一年需預作的準備,
因此家長需參與會議來瞭解下一個階段孩子的需求與需協助的方向。
若有就業與職業訓練的需求,
則可透過各地方的就業服務中心來作為統一的窗口,
來獲得相關的資訊與服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