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二十年,輔導自閉兒的主要方式是「應用行為分析模式」(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簡稱ABA),
來自心理學家B. F. Skinner 的實驗──多半在動物身上:經過謹慎、重複的訓練及獎勵,可以改變行為。
一九八七年,洛杉磯加州大學的Ivar Lovaas 發表一個小型研究的結果,引起極大的迴響。
他說,十九個自閉兒一週接受行為治療四十小時後,有九個小孩智商大有長進,
並能通過一年級的課程,控制組的四十個小孩只有一個通過。這個小實驗打開自閉症治療的第一道曙光。

 這幾年ABA模式受到質疑。
Lovaas 的學生Tristram Smith二000年重做一九八七年的實驗,
結果學業成績上的差別沒有那麼明顯,社會行為上則沒有差別。其他人則開始採用其他的方式輔導自閉兒。
最有名的是兒童精神科醫師Stanley Greenspan發展出來的DIR
(發展,個別差異、關係, 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 based)。
這個模式的假設是,從母親跟嬰兒開始的感情交流會形成兒童學習的基礎。
Greenspan訓練父母跟老師,讓他們趴在地上,跟最退縮的幼兒作情感交流,
進入孩子的世界,把排積木等重複的動作變成好玩的互動。

這個方法也叫「地板時間」(Floortime),在他的新書Engaging Autism中有詳細的描述。
 美國的自閉兒輔導計畫大多都以ABA模式為基礎,但DIR模式如今異軍突起,很多輔導計畫結合兩者的特性。
這兩種模式有什麼差別?以下介紹兩所學校,各使用一種模式。
 Alpine Learning Group 在這裡很容易了解父母為什麼拼了命把孩子送來,
誰都渴望為極端敏感的自閉兒找這麼一個安靜又井然有序的環境。
美國紐澤西州帕拉莫斯(Paramus)的Alpine學校一九八八年創辦,目前有二十八個學生,
年齡從三歲到二十一歲,分在六個明亮的教室裡。
師生比是一比一,學費72,223美元由州政府負擔──聯邦法律規定障礙兒童在合適的環境裡受教育必須免費。
 在這裡每一個教學目標、每一課、每一個反應都要仔細記錄在追蹤孩子進步情況的活頁紙上。
四歲的喬蒂來到這裡不到一年,活頁紙已經有十八公分厚,
喬蒂跟其他這裡的學童一樣,幼兒時期就在家裡接受ABA模式的治療。 

喬蒂在教室裡跟老師安靜的坐在小桌旁,兩人輪流看著照片然後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照片中的場景(「這個女孩在騎腳踏車」)。
喬蒂每答對一題,就能獲得一張貼紙,貼紙集夠了就可以選一樣獎品。
ABA模式一度以M&M rewards著稱,但是比較好的作法現在把正向增強調整為投孩子所好──他最喜歡的活動、一個擁抱,
或一小包蕃茄醬(這裡一個小孩的最愛)。
喬蒂雖然到三歲才會說話,但現在說得很好,而且學各種技巧只要兩個小時的教導就可以上手。
母親蜜雪兒對她的進步非常驚訝,說女兒從醒來到睡著,中間每一件事都經過結構化。
 Alpine學校共同創辦人Bridget Taylor是個心理學博士,也是持有執照的ABA治療師。
她說她的學生有29%在五歲到八歲的階段回到普通學校,通常有一個助理老師陪同。
留在Alpine學校的學生很多是語言技能有限,部分年紀較大的學生使用電子設備表達基本的需求。
自閉兒特有的儀式性的行為受到強烈的壓制,老師對一個開始拍手的小孩說:「把手放下。」
Taylor說:「我們的文化不接受那種行為,我們付出的努力有一半在教導孩子什麼是好的行為。」

 有一個教室裡有四個青少年,教學重點是生活技能,強納森正在學習輸入採購明細,他跟老師稍後要去採買。
另一個男孩在學習使用照相機,並詢問訪客能不能為他們拍照,男孩問每一個訪客時語調跟用字都完全一樣。 
有人批評ABA模式的缺點包括,教導出機械式的行為,缺乏感情,也無法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運用在學校裡學到的技巧。
例如一個在Alpine學校學會打任天堂的男孩,回到家後就只會打開或關掉遊戲機。
支持者承認有若干缺點,但強調還是有很多其他的效果。
羅徹斯特大學的Tristram Smith說:「ABA模式以外的方法現階段都還在實驗階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