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立專業服務團隊 協助特殊生幼小轉銜(99年5月7日)
學齡前至小學階段的轉銜,
是身心障礙幼兒及其家庭最早面臨的轉銜課題。
學前階段與國小階段,
在課程的教育目標與內容、學 習情境、老師教學方法、
班級常規規定、上課時間、教師與學生人數、需要完成的作業難度、
評量方式、父母與老師對學生的期待等質與量的方面,
都有極大不同, 一般即將進入國小的小小新鮮人都需要一段調整適應時間,
更何況身心障礙兒童本身的能力限制,在適應新環境上,更需要充分準備。

本文根據研究文獻綜合整理出影響身心障礙學生幼小轉銜成功的四大因素:
學生能力準備
根據研究指出,體力、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三方面的準備,
是幼兒從幼稚園過渡到國小教育階段必須具備的發展條件,
包括口語表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同儕互動合作的能力、
遵守團體規則、是否能安靜聽講、基本認知能力、握筆能力、
熟悉注音符號的能力等。
幼稚園老師可以事先評估孩子上述能力表現,
並依據評量結果設計個別化介入計畫。

家長參與
根據研究顯示,父母如果在孩子轉銜過程中,
在決策上能和其他專業團隊成員有相等參與權,
對於轉銜過程的安置有較正向的態度。
因此,老師應積極邀請家長參與,
並共同討論家長的期望與訂定學生的介入計畫。

建立專業團隊
轉銜過程,需要幼稚園階段與國小階段間團隊的合作。
幼稚園階段老師,可以事先安排會議和家長討論轉銜所需的程序、
參觀轉 銜環境、依孩子將就讀學校評估可能面臨的挑戰、
設計個別化方案幫助孩子獲得需要的技巧;
國小階段老師,可以提供孩子參觀機會、
與幼稚園老師討論孩子是否具備進入一年級所需的技能、
提供家長適應新環境的小冊子、
教師間彼此分享學生的教學目標與經驗等。

生態評估
從幼稚園階段轉銜至國小階段的過程中,
孩子所處的生態中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儕關係,
以及社區的制度、文化、價值等都 直接或間接影響個體的行為,
因此必須以尊重與包容多元文化的態度,
考量身心障礙學生所處的生態外在環境(家庭、社區),
才能為其提供適性的服務。

期望經由家長、學前階段教師、國小階段教師、
相關專業人員等針對不同轉銜服務要素,
完成轉銜服務計畫與提供具體教學介入 服務,
幫助身心障礙兒童在邁入下一個新環境中,有積極正向的適應生活能力。


12年就學安置與轉銜輔導(99年5月7日)
教育部近年來積極推動「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實施計畫」,
期待透過十二年完整適性教育,充分發展特殊生的潛能,
增進生活、學習、社會及職業等方面適應能力。
在特殊生進行十二年就學安置前,各校應舉辦轉銜會議,
邀集教師、行政人員和專業團隊、家長和學生,
針對學生的能力和意願進行討論,並說明升學轉銜的輔導策略。

進行分發作業時,
應參考學生學測成績或職能評估結果、學生與家長的意願,
以及居家遠近等因素。
 

在國中階段,取得特教資格的學生,入學可分為兩種管道:
一、參加基本學力測驗
透過加總分百分之二十五或保障百分之二名額,
申請入學、推甄入學和登記分發。

二、透過十二年就學安置
目前分為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
學習障礙、自閉症、情緒行為障礙 八大類,
並根據學生能力和報名意願,有以下的安置作業:
1智障、視障、聽障及肢障類升學特殊學校。
2智能障礙類升學高中職特教班(需參加能力評估)。
3視障類升學公私立高中職學校(視障甄試)。
4學障、自閉症、腦性麻痺類升學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參加基測)。
5情緒行為障礙升學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參加基測)。
原國中學校應將學生資料轉至新學校,
並由即將轉入的學校召開轉銜會議,協助身心障礙學生適應校園生活。

彰化師大周台傑教 授針對十二年就學安置提出協助身心障礙的原則,
筆者參考其內容,提供相關具體作法:
建立支持環境:
1融合情境:將學生身心特性提供授課教師,
善用社區支援系統(如縣市資源中心、志工組織),
並透過特教宣導(出版刊物或 身障體驗營),
增進師生和特殊生間的互動。
2無障礙空間:在教室、宿舍、餐廳和主要建築物內,
應考量學生在校的學習和活動需求,
採用全方位設計來建設坡道、電梯或 擴大空間,
並且消除心理與適應上的障礙。
提供適性教學與輔導:
針對學生優劣勢能力,
採用個別化教育計畫(IEP)進行學科補救、
功能性教學或個別團體輔導等課 程;
此外,也能透過學習夥伴、志工制度
(如小天使、義工媽媽)促進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
實施彈性評量:
針對學生特殊需求,變更評量方法、場地和時間,
並且採用多元化評量(如檔案評量、實作測驗)。
應用生活與學習輔具:根據學生需求,結合專業團隊支援
(如職能治療師、教師助理員),提供代抄筆記或錄音等服務,
並且 為學生申請輔具(如助聽器、點字機)
及社會福利(如交通車、學雜費減免)。
提供全面服務:
結合校內師資、親師合作和社會資源,提供學生相關支持。
1心理輔導:例如自我接納、人際關係或生涯抉擇。
2轉銜服務:例如性向能力測驗、提供升學與就業資訊、
召開協調會議和個別化轉銜計畫的實施。
落實行政運作,強化師資進修:
各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應有效運作,
針對校內特教工作和學生輔導提供服務,協調各處室的行政運作,
舉辦特教研習和成長團體,提升師資品質。
當學生進入高中職教育後,學校應針對學生個別化需求進行轉銜輔導,
結合家長支持和資源網絡,
提升學生個人生活能力、社區 生活適應和職業生活等技能,
促進未來升學、就業或社區生活之轉銜。.

特殊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