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額葉是最大的皮質,
佔皮質 29%的面積(Goldbrtg,2001/2004),
  在這「最具人性」的腦葉,統理以下的心智運作:
(1)執行功能:額葉有如大腦中的執行長,負起目標辨認、
       行為監控、計畫組織並朝目標邁進的作用。
(2)注意力功能:
額葉在注意力的分配與監控上扮演要角,
例如:
研究發現過動症男童比起沒有過動症男童的前額葉來得小。
(3)控制作用:
額葉能抑制與當前任務不相符的干擾性信息輸入、反應輸出,
例如:眼眶皮質(orbitofrontal)受損的病人
無法壓抑自我的衝動,也無法預估行為的後果。

 這點解釋為什麼額葉成熟的成人,
會比兒童、青少年會有更好的意志力與控制力

 研究也指出,
額葉與妥瑞氏症、強迫症、精神疾病
可能有關(Goldbrtg, 2001/2004)。
(4)語言功能:法國 Paul Borca 醫生
       發現額葉左側近運動皮質區的損傷,
       會導致表達性失語症(Kalat, 1998),
       儘管病人的語言理解沒問題,
       卻無法產生合乎文法的語句,
       只能以簡短、緩慢間斷、電報式的話語表達思想。

2. 顳葉(temporal lobe):負責處理聽覺訊息、
   語言能力和部分的視覺能力(如臉孔再認),

   例如:威尼克區(Wernicke’s area)受損的病人,
   能表達出流暢卻缺乏邏輯的語言,
   對語文的理解亦有困難。
   顳葉功能或結構的異常,可能與自閉症相關,
   Jones 和 Kervin藉由電腦斷層掃瞄發現
   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左顳葉異常
   White 和 Rosenbloom也觀察到
   兩歲半的自閉症男童有左顳葉缺損的現象。

   香港大學醫學院透過
   逐像素形態分析法比對自閉症兒童與健康兒童,
   發現自閉症兒童的額葉皮質紋狀體區和頂葉、
   腹面和上側顳葉回出現局部灰質減少、
   區域聯繫較弱的狀態、右梭狀回有灰質變異的情形
   影響臉孔辨認、表情理解及社交行為能力
   不過,究竟是自閉症行為引起腦部活動的差異?
   或為腦部異常導致自閉症行為?
   目前尚未釐清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3. 頂葉(parietal lobe):處理各類感覺的中樞,
    亦與數學思考、空間表徵及高層次知覺有關。
    從腦傷病人的個案,
    神經科學家發現頂葉受損的病人不會完全失去觸覺、
    肌肉或關節的感覺,
    但在解釋運用觸覺、空間訊息上會有困難,

    例如:盲人無法閱讀點字、
            患者失去觸覺辨識物體形狀的能力、
            無法識別熟知的道路和場所;
            有些病患雖然視力良好,
            卻會有忽視症的現象,

    如:周邊型閱讀障礙的學童
          經常會忽略半邊文章的內容;
          讀一個單字,也只會看到半邊的文字。

4. 枕葉(occipital lobe):位於大腦基底後方,
負責視覺處理,在四個腦葉中的功用最為單純。

    枕葉主要由初級視覺皮質與視覺聯合皮質構成,
    初級視覺皮質若損壞,可能造成全盲,
    若損壞的區位在視覺聯合皮質,
    而主要視覺皮質未受損,則個體仍能視物,
    但對物體會產生意義理解的困難。

    綜上述,
    大腦額葉匯總思考判斷、
    負責計畫執行、預測後果及產生覺識,
    使個體能自我控制與有目的行動;

    顳葉負責聽覺辨識和語文理解;

    頂葉掌管空間、感覺、方向與計算能力;

    枕葉則以視覺相關處理為主業。

    皮質分區的概念除有助於醫學進行病理上的判斷、
    提供特殊教育診斷的指標,
    更有助於腦科學專家釐清認知學習歷程中大腦活化區位的分佈,
    提供我們心智運作上相應的定位。

(imprinting)的概念:
剛孵化的幼雛,在出生後的關鍵 24 小時,
會形印首見移動物(通常是幼雛的父母)的聲音、動作,
產生情感的聯結

該研究也為遺傳和環境孰輕孰重的爭論下了最好的注解:
遺傳的預設規劃個體學習特定事物的動力,
經驗係為既定基因開展的催化劑」。

Wiesel 和 Hubel(1965)則將微電極插入幼貓的視覺皮質,
觀察三週大幼貓視覺訊息處理的方式,
隨後縫合幼貓的其中一眼,原本眼睛結構正常的幼貓,
竟因短期視覺剝奪導致相應視覺區的神經連結退化,
縫合再拆線的眼睛再也無法發揮正常功能,

此實驗使科學家推導出兩項結論:
  一:關鍵時期的特定感官經驗是至關緊要的,
若未能把握學習的機會之窗,將永遠失去某些能力;

  二:成熟後的大腦皮質將固定不變。
  然近期 Eriksson 等人(1998)卻發現
在成人海馬迴齒迴的神經元有再生現象;
 Merzenich(2001)也觀察到
大腦地圖因練習行為而改變,
       這不僅打破醫界的百年教條
成人大腦的神經路徑不變、神經元死亡後不會再生」,
        更為成人教育、終身學習提供神經生理的基礎


感謝Dylan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