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 2010-06-03/陳煥昭
在台灣的兒童心智科門診中,
大概有3/4是媽媽單獨帶孩子來看診,
少見爸媽一起來、或爸爸單獨帶孩子來。

我想這應該跟男性賺錢、女性顧家的傳統角色設定有 關,
很多爸爸都是很忙碌的。


但是在照顧整個家庭的心理需求時,
不管是平日的相處,或是有問題要去看醫師時,
如果爸爸很忙碌,他要扮演什麼角色?

很多來看診的小朋友,偷偷告訴我:
「爸 爸至少要這樣做。」
那就是爸爸支持媽媽,一起出來面對問題,
對孩子就有神奇的療癒效果。


再忙碌的爸爸,
只要回家跟媽媽說一聲:「你辛苦了!」
對孩子問一聲:「你們今天有沒有聽媽媽的話?」
其實就是對媽媽最大的支持,
並且讓孩子知道:
「不管爸 爸再怎麼忙,都站在媽媽那邊,持續關心你們。」


小妮(化名)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媽媽會帶她來看診,

不只是因為她在學校有很多行為問題,

媽媽也為了照顧這個獨生女,辭掉工作,

當全職家庭主婦,但依舊疲於奔命


小妮在初診時,出現很多讓我擔心的症狀:

她像常見的過動兒一樣「暴走」,

又像自閉兒一樣,

不理會任何人,不碰玩具,眼神也沒 有對焦在任何地方。


我憂心忡忡地告訴小妮的媽媽,下次請她的爸爸一起來,

因為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他們:「照顧小妮,將會是長期抗戰!」

沒想到隔週小妮在爸媽陪伴下回診,卻讓我跌破眼鏡。


小妮的爸爸牽著媽媽的手走進診間,

小妮手上抱著一個可愛的洋娃娃,

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玩,並且在我的邀請下,

介紹洋娃娃讓我認識,

並告訴我,洋娃娃的生活故事。

只是簡單的:「爸爸支持媽媽、一起陪伴孩子」,

小妮竟然就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可見父親的關心非常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