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帝芬.蕭爾(Stephen Shore)
譯者:丁凡
出版:心靈工坊 2008 / 11
《破牆而出》並非只是一本個人自傳。
當一位亞斯伯格症者透過生命敘說和書寫向世界自我揭露,
你、我如何面對?
作者史蒂芬‧蕭爾博士本身是亞斯伯格症者,
也是鑽研自閉症(或稱肯納症)的特殊教育博士,
全書依循時間軸線回溯其自出生、求學、就業至成家的成長歷程。
憑藉近乎鉅細靡遺的記憶和資料蒐尋,
生動詳實地呈現亞斯伯格症者的發展特質和生命轉折,
以及母親、妻子和老師等重要他人眼中的他。
這是一本真誠又饒富人味和啟發性的著作,
全書內容將個人經驗、感受、觀點和學理交相滲透、流暢鋪陳,
書末有關亞斯伯格症者就學、職場和社會適應的建 議和資訊,
具有參考性也可見作者的用心。
由於作者具備專業背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得以進一步精準分析和描述行為或經驗背後的意義和脈絡,
也為故事的可讀性加分。
除了縱向的時序串連之外,從書中各時期的事件中,
另可窺見
家庭、學校、社區和社會等
各層級環境對亞斯伯格症者的交互影響和重要性。
作者在書中藉由
存在主義心理分析的生物我、
內在自我和公眾自我等三個層面來概觀自身的存在,
這不失為詮釋亞斯伯格症者的適切模式。
亞斯伯格症有其生物性的成因與生理感官上的特質,
他們也具有自我內在覺察的能力,
卻往往在人際互動中面臨公眾自我的試煉。
或許,作者在寫作過程也再次經歷這三個層面的探索和調整;
然而,除了自我追尋和自我解放之外,
本書所呈現的內容、意涵與視野,
實已超脫小我而擴及對大我的觀照和行動,
亦即已提升至自我實現的層次,對亞斯伯格症者自身而言,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破牆」。
一般讀者可從本書認識亞斯伯格症,
分享作者在社交溝通、
感覺經驗和成長歷程中的苦樂、起落與特殊需求,
進而勾勒或改變眼中對亞斯伯格症者的形象認知。
相關專業人員則可在閱讀過程中,對照既有知能和實務經驗,
從而在亞斯伯格症的專業思考和療育上
產生可能的啟示、激盪、填補或修正。
書中出現若干與亞斯伯格症相關的專有名詞和譯名,
諸如:自閉症、泛自閉症、類自閉症、自閉症光譜、
高功能自閉症、廣泛發展障礙、未分類之廣泛發展障礙等,
這些名詞有其學理和臨床上的專業界定與區別,
對一般讀者或許難以充分解讀。
不過,作者也試圖提供我們面對異同和分歧時的反思與態度:
這些所謂的疾 患,「是否應該被視為『另一種存在狀況』,
而不是正常存在狀況的一種病態的變體」。
生命本就具有多元樣貌,世界因此而豐富美好,
本書讓我 們看見有人正以如此的狀態存在著,
誰在牆裡?誰在牆外?無形高牆終將崩解?我落入沈思。
(本文取自該書序文/心靈工坊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