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惠芳

我國特殊教育法自民國七十三年公布以來,
在歷經多次的修法後,
目前特殊教育的安置形態愈來愈多元。

除了回應回歸主流的價值,
增加了資源教室的協助外,
在醫院並有為中途因病治療失學者,
設立特殊教育班級;
針對在普通班級安置者,
提供特殊學習輔助也漸漸開展。

服務的對象也從領有手冊的明顯的身心障礙者,
擴大到學習障礙,融合教育的思潮也吹向臺灣來,
有愈來愈多的特殊需要學生,
融合在普通學校的就學環境中。

在現行的特殊教育法中,
保障了地區都有主責特殊教育的專責單位,
也成立了鑑定及就學委員會,
確認學生的學習需要與安置形態。
學前教育的實施提供了部分的療育補助,
轉銜服務的倡議使得入學的準備更加充分。

此外,家長有權利對孩子的教育計畫提出看法,
也可以參與學校的公共事務,
對於上學不便者,也開始提供交通服務,
種種措施,都較過去更為落實。

綜觀來看雖然有這些的進展,
不過目前仍有許多執行不夠落實的地方,
以及法規定義不明確之處,
像是特殊教育理念價值的更迭所帶來的改變;
多元的特殊需要在城鄉之間,
卻有不一樣的差別對待,
且有愈來愈明顯的現象,
仍令家長們備感挫折。

另外,特殊教育預算的成長,
始終趕不上需要的成長,
法規的落實速度也趕不上訂定的速度。
教師權益意識的抬頭,
也凸顯了教育長期勞逸不均的現象;
由於教師支持系統不足,
嚴重影響教育品質的呈現,
而個別化教育與班級課程之間的協調,
也考驗著教師的教學執行。

其他問題還包括,
家長知的權利未被重視的結果,
造成助力未達而阻力顯現的局面。
受限人事行政局人力精減的影響,
使特殊教育所需要的其他相關人力及助理人力,
無法配合需求來訂定;
尤其特殊學校學生障礙程度愈來愈加重,
但相關的人力及環境配套卻無法及時回應,
造成教師及家長困擾日益嚴重。

特殊教育法每階段的修法,
都帶動了對學生更多權益
(教育、生活、社區參與權等)的維護與保障,
但是無可避免的是,
即使修了法也沒有辦法十全十美的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此服務的普及性、服務能不能貼近需要,
能不能有更充足的資源來滿足所需,
都將是一直存在的挑戰,而對這些現象的不滿,
可望成為帶動改進發展的原動力。

期盼相關學者、行政官員、學校、教師、家長、
關心特殊教育議題的社會大眾,都能相互激勵,
成為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推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