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國外統計,盛行率最高為千分之四,
台灣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感覺上越來越多」

台大兒童心理衛生中心醫師丘彥南說:
亞斯伯格症並非智能不足,也不是缺乏學習機會,
但病童在社會適應方面會出現明顯的障礙和困擾,
發展性相對地弱,
「他們是不能,而非不為,
一味責罵只會讓情況更糟,」
丘彥南希望家長及老師先要有此認知。

個性與疾病的界線,
其實本來就是很模糊的,
丘彥南以光譜來比喻,
在切線的左右都是灰色地帶,
只是強弱和程度的差別而已。

可惜的是,
目前亞斯伯格症診斷出來後尚無對應的治療法,
只能在生活中不斷地提醒和接納。
而患者的發展曲線也有個別差異,
有些在小時候很嚴重,
長大後會稍微改善,
有的則相反,越大越無法溝通。

一般而言,
當環境中出現挑戰,問題就隨之顯現。
站在醫生的立場,丘彥南建議家長,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障礙,
越早正視和面對越好;
但如果孩子趨近於正常,
那麼不妨就把症狀當作是孩子的個性,
不厭其煩地說明和導正,
「不是不可以改變的,
只是需要極大的耐性和時間」


對教育上的直接關照者──
老師來說,
必須以接納孩子個別差異的心情來看待病童,
瞭解其僵化的思想和處事方式,
才能適時適當地給予協助。

例如,亞斯伯格症兒童不能處理時間的壓力,
有些學校在考試時,
就不限制病童的作答時間,
讓他們能在放鬆心情的情況下作最好的發揮。
如此一來,
亞斯伯格症兒童的「障礙」也就不構成師生間的障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