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處理孩子的拒學與懼學
 對於抗拒學習、毫無向學意願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則應積極配合,
來幫助孩子 需求單 國中校園裡有少數的孩子,
上課不聽講,書包裡面是空的,毫無向學的意願,這種情形是「拒學」;
另有少數孩子則是恐懼上學,甚致產生身心症狀,這種情形是「懼學」。

對於抗拒學習、毫無向學意願的孩子,
父母和老師則應積極配合,
來幫助孩子:
 (一) 可能發生拒學與懼學的時期:
         1. 一年級新生入學時。
         2. 更換老師初期。 
         3. 結束假期次日。
         4. 轉學初期。
         5. 發生重大過失,未獲正確輔導時。
         6. 適應欠佳或學習低成就狀況發生時。
         7. 人際關係不佳,產生疏離狀況時。

(二) 拒學的孩子通常是基本學科不佳,
       父母應幫助孩子重新奠定基礎。

(三) 面對孩子對課業感覺厭煩、倦怠的心態,
       父母應寬容、溫柔的對待,不宜嚴厲的謾罵、責備,
       如此才有可能喚回孩子的心。

(四) 協助孩子發覺較有興趣的學習領域,
       讓孩子從他擅長的方面做起。
       一旦孩子有良好的表現和成果,
       即時給予鼓勵和讚美,
       以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五)同儕的不良影響,
      孩子如果結交到不愛讀書、愛玩的朋友,
      較有可能變成拒學的情形,父母應從孩子的朋友著手,
      改變他們不正確的想法和態度。

(六) 可能形成拒學與懼學的原因:
         1. 缺乏安全感,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
         2. 父母過度保護、溺愛,無法適應獨立生活。
         3. 教師管教不當,心生恐懼。
         4. 父母或教師期望過高,壓力太大而放棄學習。
         5. 基本學習能力不足,學習屢遭挫折。
         6. 恐懼受到同學欺負或排擠。 
         7. 欠缺人際關係能力。

(七) 拒學與懼學的輔導方法:
        1. 與老師保持聯繫,
           相互了解孩子在學校、家庭的實況及其生長史。
        2. 與老師共同尋找原因,謀求循序漸進的輔導方法。
           如:減輕壓力、增加成就感、給予特別的關懷、
                   改變管教方式、增進人際關係能力...等。

(八) 孩子拒學與懼學時,需要父母愛心及耐性的陪孩子走過,
       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輔導與治療。

轉載家長學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