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太早了 |
諮詢/台北市景美托兒所所長 許明珠
|
文化裡對左手的偏見
三歲左右上幼稚園或托兒所,大多是第一次體驗團體生活,
但是孩子的發展情形都不盡相同,所以對托兒所、幼稚園生活的適應,
產生很大的差別。
台北景美托兒所所長許明珠表示,常見到孩子因為不適應學校生活,
結果孩子與父母都很辛苦,尤其是初入學的頭幾天,
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搶地,扯著嗓子喊,直吵著要找媽媽;
有的要包著尿布才安心;
有的不會自己去上廁所或要老師餵飯才會吃……。
通常幼稚園依幼兒的年齡,區分為大、中、小班,
其主要目的即是依每個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狀況適齡啟發。
而學校過的是團體生活,缺少個人化的照顧,
所以,當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前,
一些孩子應學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工作是需要準備的,
以便幼兒上幼稚園後能較快適應,並和其他朋友親密交往。
包括:
1. 教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名字。
2. 先將幼稚園的生活情形告訴幼兒,灌輸他們基本概念,
以便幼兒上幼稚園後能較快適應。
3. 帶孩子參觀他的新學校,讓他漸漸適應和習慣。
此外,為了減低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的焦慮,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和技能,
最好在孩子入學之前逐項教導,讓他完全習慣,以便他更有信心,
並且把注意的焦點放在新事物的學習上,而不必因為基本動作不會,
讓孩子更緊張、適應越加困難。
例如:
1. 具初步的溝通能力(語言發展)
2. 聽得懂大部分的指令
3. 會表達要上廁所的需要
4. 自己收拾玩具
5. 自己會使用湯匙吃飯
6. 自己會喝水
7. 會自己穿脫衣褲上廁所、穿鞋及穿簡單的衣物
8. 能專心的坐定約10~15分鐘
9. 口語上、肢體上,有尋求協助的習慣
10. 可初步控制情緒
11. 信賴感充足
12. 好奇心充沛
13. 對友伴的渴望
強化孩子自我概念
入學前,應對孩子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除此之外,
生活中如果再讓他練習、學習一些學校一定會用到的技巧,
到了學校之後就不會惶惶然、不知所措了。許明珠所長指出,
父母送孩子進入幼稚園,
就是希望他能發展更自信的人格和更獨立的生活習慣,
平日做好一些「準備工作」,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和社交能力,
對他日後入學絕對有助益。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強
(二)認知方面的訓練
(三)強化輪流和分享等行為
避免負面恐嚇語句
小孩和大人一樣,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又該預期些什麼,才能讓自己安心許多。
因此依孩子的特質,在孩子入學前,
進行一些「銜接工作」,對孩子日後進入團體生活有絕對的助益。
採訪/王紹媛(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
|
|
感謝許所長願意提供這麼寶貴的意見
而且這也是我首次參與幼稚園的IEP討論
其實校方.老師.家長真的都很認真
會後更為孩子量身訂出
短期.中期.長期目標
大家加油
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更好
慰英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