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
親師溝通的障礙
文/楊淑雅
1.心理差距
親師溝通時,常會因為心態上的不對稱而產生一些溝通不良的情形。
或許會因為身份上的不同,而誤以為對方的說法較正確而事事詢問,
過份地依賴造成對方的困擾;
或是因為對方所言太過偏激而不願採納,特意地唱反調,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溝通,對學生而言並無益處。
在心態上應能互相尊重,才能較客觀地面對所發生的事情


2.認知歧異
有時對於同一件事情,若雙方各持己見而互不退讓,
則會形成雞同鴨講的情形。
親師雙方各為所屬、堅持己見,
皆用自己主觀的判斷來決定學生的對錯,
有時對於學生反而是種傷害。
所以親師雙方應要抱持著同理心,
能盡量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待應解決的問題,
並攜手尋求解決之道,這才是上策


3.斷章取義
由於家長和老師所處的立場不同,
因此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思量行動的背後,共通點都是希望學生能越來越好,
所以當一句話傳到對方耳中時,容易只聽片面而忽略全部。
古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曲解了話意對於親師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4.指責說教
有的家長或老師會有指責說教的強硬態度出現,
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對的,數落對方絲毫不留情,
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破壞了親師間的和諧溝通。
同樣一件事,態度的不同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後果,
因此情緒的緩和是必須的,即便自己有理,
只要態度不對就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因此,親師溝通必須理性地來溝通,方能得到最大的效益


5.妄下評斷
家長與老師間對於彼此的不瞭解,而容易有道聽塗說的誤解,
會因對方的人格品性而否決掉其值得信任的一面。
兀自猜測懷疑,阻礙了雙方的溝通與瞭解,使得親師溝通更加艱難。
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溝通的時候,避免給對方貼標籤,
而以學生的教養擺在最前面,方能為學生謀最大的福祉

: Z8 \- \' u* t( F, v& _. z

親師衝突四種類型
1.「過度關心型」的家長
焦慮型的家長經常以「過度關心」或「專家型」
的溝通方式控制親師關係。
此類型家長或多或少了解教育問題,也可能是社區教育意見領袖,
除了關心自己孩子的課業外,也積極參加學校校務活動。
過度關心型家長對家庭作業、學習單內容、午餐菜單、教學方法、
等各種學校措施都有意見。
過度關心型家長會讓學校疲於應付,耐心流失


2.「漠不關心型 」的家長
冷漠型家長較少引發親師間衝突。
此類型家長對校務或老師教學絕少意見,親子關係亦屬疏離冷淡。
多數因為教育程度較低、缺乏責任感或工作、經濟等其他因素,
對孩子之成長與學習漠不關心。
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未能有效配合學校的輔導,
尤有甚者,學校可能找不到家長出面協同處理


3.「敵意對抗型」的家長
對學校的敵意可能來自偏見或是失敗的學校溝通經驗。
此類型家長習慣以「反對」與「擴大事端」來處理親師間的問題。
刻意曲解學校政策,渲染學校「教育性」事件,
並喜歡以投書、運用媒體方式向學校施壓、製造紛擾。
失敗的學校溝通經驗均足以形成親師間的矛盾


4.「反教育型」的家長
反教育型家庭的價值觀嚴重扭曲,家長行為不足為子女的身教楷模。
遊手好閒者、不良職業者、毒癮者、暴力習癖者、犯罪家庭、等,
其於青少年成長上提供負面的示範。
該類型家庭教育環境下的學生違常行為,
尤為嚴重,親師間的溝通亦顯著困難


大人工作的目標是薪水,但孩子工作的目標是希望,
每個孩子都是希望的種子,
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耕耘的是未來的愛迪生,還是愛因斯坦,
但是只要有一個學生造福了人類,
我們的辛苦就值得了-摘至洪蘭所說

全文請點雲彩夢想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