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北市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賦優異教育實施計畫
我家小孩於3年前以疑似as身分參加該案試辦計畫,小孩參與計畫的表現讓我們與師長團隊有著很大的鼓舞。
對於該方案我們一直有著很深的期待,
期望如同方案
負責人張正芬及郭靜姿教授在數次會議上所說,
這個計畫將為這些
「雙重需求學生(身心障與資優) 」
訂出「適合他們」的鑑定標準與方式,
我曾衷心期盼,這個計畫能夠為我們現有制度補網,
篩撿「遺珠」,這原本是個令人期待的「撿拾遺珠計畫」。
但,約於6月,我們大概已明解,
並沒有甚麼所謂的「適合他們的鑑定標準與方式」,
計畫3年後的末了,
仍是虎頭蛇尾的--
以各別身心障或資優身分原有的鑑定標準及方式做處置,
這些孩子的資測結果就是--
常會因為身心穩定性不足而有很大的影響,
給「適合他們的鑑定標準與方式」應該是理所當然,
然,現計畫的規定,其實是對雙重需求學生最最嚴格的標準,
一般而言,
先測出資優的孩子沒有很必要用此計畫,
而最需要被服務的「遺珠」仍然會繼續是遺珠。
輔導個案的成功與否,
端賴學校資源、資優、普通班導、行政、
專家及家長等所有資源的整合與合作。
原規劃說試辦3年再檢討後才全北市國中小學全面施行,
但試辦以來,並不是所有的參與個案都能輔導成功的,
我只看到少數幾個參與計畫的學校
(全市參與試辦的國中小共不超過10所),
經過3年摸索後才稍有小小的成果,
而今貿然的在無資源、無經驗的每一個學校施行,
無助的父母期待很深,有責的學校壓力也很大。
另,國小轉銜國中的問題也很多,
因為所有的身份檢測又要都重來,
小時有身份的國中不一定會有,
就算學生有身份,在現今的考試導向學制模式下,
國中學校也很難撥出人力與資源來配合,
又況在沒有經驗的情形下,學校很難會主動負責或被動協助。
確定計畫的結果讓我感覺主政者毫無誠意,
教授生出一個研究計畫案,
幾個學校確實認認真真的配合試辦了3年,
除了第1年有找我們家長共同檢討,
其後也偶而辦了幾場分享會,每一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
我都很認真的追著計畫執行單位--資優中心請教,
他們雖會很委婉的對我耐心說明,
但,3年來的辦理成效究竟如何?
並沒有人能夠或願意對我們說明,
「已經受益」的我們相信結果並不如人意的,
但,這樣的計畫仍然會被當作是教育施政的功績。
最後一句話
我只能語重心長的說「教育是良心的事業」,
她不"止"能救一個孩子,更能救一個家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