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們不是為自己開口向別人『要』東西
而是為一群小朋友的學習時
我們就會變得勇氣十足、臉皮變厚、說話大聲


文/陳芸英

「美術館之旅」活動結束之後,
臺北市立師院實小對當天參與的六十八所學校老師,做了意見調查,
發現雖然有少部分的老師覺得這次活動的距離太遠,
但是大 多數的老師都認為到朱銘美術館的教育效果很好,
這次活動辦得很成功。
同時,大家也都有共同的疑問:
「教育局的經費有限、人力有限,你們是怎麼辦到的?」


臺北市立師院實小和大家分享以下六個寶貴的建議,
希望給未來可能舉辦活動的學校或單位參考。


建議1
勇於尋求支援 
「沒錯,經費的確有限,」陳錦雪組長說,
「但是我們勇於努力,尋求支援,所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是給未來要舉辦類似活動學校的第一個建議。


「當我們不是為自己開口向別人『要』東西,
而是為一群小朋友的學習時,
我們就會變得勇氣十足、臉皮變厚、說話大聲,
朱銘美術館之旅就是這樣爭取來的。」

 詹季燕主任緩緩道來,
「我們知道朱銘美術館長年扮演『藝術推手』的角色,
當我們誠實的告訴他們我們的需要和困境時,
他們就在第一時間提供了最真誠和溫暖的回應,
相信參與本次活動的師生,感觸一定非常多。」

 
建議2
就地取材訂定學習主題
決定目的地之後,要「就地取材」,從周遭環境尋找學習主題。
陳錦雪老師勘查地形後發現,朱銘美術館附近種植很多海檬果,
於是決定趁機介紹小朋友認識海檬果這一種有毒的植物,
從生態教育的觀點告訴小朋友,並不是有毒的植物就不能種植。

 
建議3
闖關設計注意難易度
「闖關遊戲」是當天的重頭戲,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本小冊子,記錄闖關的次數。
「闖關活動的難易度要設計得恰當,不要太難,
不要花太多時間,讓小朋友很快可 以跑完全程,
這樣才有參與感;
否則,隊伍拖太長,小朋友就會失去耐性。」
資源班的王怡玲老師提出了教學多年的經驗分享。

 
建議4
讓孩子有參與感
另外,朱銘美術館有徵畫的活動,
老師們便設計了「寫生」一關,
順便將學生的作品留下來參賽,
一方面鼓勵學生作畫的時候要認真觀察,
另一方面也提供學生成就感。

 
建議5
實際觀察了解孩子問題
資源教室的學生平常都在普通班上課,
接受資源教室的教育是「點」狀的,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可能是片段的,
因此即使老師費盡心力的為學生設計了「個別教育方 案」(IEP),
仍然可能有所不足;
但如果師生共同參與戶外活動,
老師和學生的接觸就變成「面」狀的,
這樣,老師可以藉實際的情境,發現教室裡看不見的問題,
並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問題,
同時還可驗收老師的教學成效,提供自我回饋。

 
建議6
與社區資源結合
如果其他縣市想辦類似的活動,
陳錦雪組長建議:
「應該先了解該縣市的特殊性,
知道有什麼資源可以應用,再做最適當的規畫與設計。」
除此之外,最好要跟社區資源結合,
給孩子平常看得見卻不易發現的創意,
再整合人力和物力資源。


詹季燕主任語帶感性的說,
「辦完活動,我們有很多感謝,實在是因為有太多貴人相助了。」
「有些貴人要自己找,但是很多貴人常常是隱性的,
你找他,他就跑出來了。
就像密宗說的,不叩不鳴,大叩大鳴!」

本文出處:特殊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