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幫孩子找到我的志願,父母能做兩件事
幫孩子找到我的志願,父母能做兩件事

作者:楊俐容 出處:親子天下

孩子總是提不起勁?問他將來想做什麼,

答案老是「隨便」?
該如何發掘孩子天生的性向,

及幫助孩子找到一生都能喜愛的興趣?

親職專家建議家長,要好好把握小學階段的興趣發展關鍵期…

生涯發展的階段人一生的生涯發展可以分為好幾個階段,
而發展的基礎都奠基在自我概念上。

青春期的孩子會歷經生涯發展的「成長階段」和「探索階段」。

一、成長階段:0~十四歲,又可分為幻想期、興趣期和能力期。

二、探索階段:十五~二十四歲,又可分為初探、過渡和嘗試期。
青少年的國中、高中處於探索階段中的初探期。


青少年生涯初探的兩大抉擇

很多父母只重視孩子學業成就的表現,不鼓勵孩子做生涯的探索,

總是告訴孩子:

「你乖乖的、認真念書就好,看可以考上哪裡,就念哪裡。」

過去我們將職業分等級,填選志願是依分數的高低,而不重視自我探索。

教改以後,上大學有更多的機會和多元的選擇,孩子可以有更自主的決定權。

但是,如果我們的教育和教養裡,沒有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真確的自我概念,

教育制度開放了,孩子反而陷入不知如何選擇的困境。


大部分青少年在生涯發展上會遇到兩個重要的階段性抉擇:

國中畢業後要念高中還是念高職?高中畢業後考大學要選什麼科系?


一、上高中還是選高職?

建 議父母先觀察孩子,

如果孩子的操作能力遠高過抽象思考的能力

,那麼念職業學校可能是很好的選擇。

職業學校較著重實際操作的層面,

孩子也許是抽象思維較晚熟,

先到職校鍛練技術,

等技術領域較純熟、抽象思維的能力也漸漸發展後,

只要想進修,仍然有許多機會可以回到大學體系。

而抽象思維發展較早的孩子選擇念高 中,

通常比較不會碰到困難。

我遇過一些青少年,父母覺得孩子適合念職校,

但孩子不願意,認為

「念職校就是要做工、做比較差的工作」、

「我朋友都念高中,我才不要念職校」。

也有些孩子很想念職校,因為他在某些技術上表現得很好,

得過一些相關的獎項,因此想到職校去精進這項技術,

但父母不同意,認為念職校就會矮人一截。

結果在青春期的後半段,走過三年相當痛苦的學習歷程。


二、該念哪個科系?

孩子在選擇科系時,

也可能因為父母以職業的社會聲望、經濟報酬做為選擇的標準,

而對青少年的生涯有強勢的介入。

事實上,現代社會瞬息萬變,

只要孩子具備思考的能力和選擇的智慧,

對於「未來的職業世界」甚至比父母有更好的了解。


父母要能真心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

幫助他培養做生涯抉擇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父母都做到了,就可以放心的把選擇自主權交給孩子。

知己知彼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生涯決策的能力?關鍵在「知己」與「知彼」。


一、知己: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價值觀及性格特質,
並且坦然接納、肯定自己。


健康、真確的自我概念是良好生涯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自我了解、自我肯定的青少年不會因為自己的選擇遭受他人質疑,
就徬徨無措、搖擺不定。

與生涯抉擇密切相關的自我概念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能力:
能力包含先天的性向和後天的學習成果。
性向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潛力,
例如有些孩子學起語文又快又好,對數學就是沒輒;
對細節的掌握很有一套,
但遇到需要整合分析的問題就有困難。

這種學什麼比較容易上手的先天傾向,就是所謂的性向。

除此之外,後天的學習也會左右能力的表現。
例如有人數學性向較弱,
但因為後天的學習態度很好,
在數學能力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想 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哪裡,
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表現。

例如有的孩子玩樂高積木,
不必看範本,就能架構出立體的東西,表示他的空間能力很好。
也可 以多和孩子聊聊、和孩子一起探索他的專才與長處,
如「你學什麼東西比較快?」、
「哪個學科的表現比較好?」、
「覺得自己很不錯的技能是什麼?」

如果父母觀察不出,而孩子對自己的能力也不清楚,
可以透過具有公信力的職業性向測驗,了解大致的方向。

2. 興趣:
指的是一個人偏愛的活動或事物。

看看青少年從事哪些與學習相關的活動或事物時,
眼睛會發亮、充滿熱情、覺得做這件事好有意思,
就是他的興趣所在。

興趣是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因為有興趣,就願意投入較多的心力,自然容易有所成就。

性向是天生的,而興趣相對的受後天影響頗大。
因為喜歡某一位老師,連帶喜歡那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曾經在某學科有挫敗的經驗沒有處理好,
從此討厭跟那個學科有關的事物的情況,
在青少年的生活裡時有所聞。

3. 價值觀:
也就是一個人對於某件事對錯、有無意義的看法,
以及認為有價值的事物。
青春期時,價值體系逐漸確立。
父母可以透過和青少年的對談,例如
「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事情是錯的?」、
「對你來說,哪些事情很有意義?
哪些事情沒有意義?」


從青少年的回答中,可以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價值觀。
父母也可以邀請不同工作類別、專長的長輩和青少年聊聊,
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上有哪些甘苦、重視哪些職業價值,
試著讓孩子思考:
「未來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追求什麼樣的夢想?」

建議父母別把青少年的生活壓縮得太濃稠,
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自己的價值觀,
以至於將來要做抉擇時,孩子感到徬徨。

4. 人格特質:
指的是一個人身心重要特質的組合。
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人格特質的人擔任,
有些工作需要外向、熱情、團隊合作;
有些工作則需要內斂、冷靜、獨立作業。
孩子愈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
愈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涯抉擇。


在生涯選擇上,
青少年的性向和興趣一致時,便很容易做決定。
如果性向和興趣不一致,而且落差太大,
就需要加入其他的因素審慎考量。

一 般而言,如果性向與興趣落差不是太大,
就看孩子要以哪一項做為優先考量。
無論孩子的選擇是什麼,建議父母要全然的尊重。

要是以興趣為重,父母必須能接受,
孩子在這方面的性向上也許不是最有利的,
但孩子會因為投入心力,慢慢提升能力,
就像「龜兔賽跑」的道理,父母不需過度擔心。

若決定以性向為優先考量,
對於孩子很有潛力但沒有興趣的領域,
父母可以透過安排和規劃,誘發孩子的興趣。

因為孩子有可能是因為以往接觸那個領域的經驗不足或不好,
因此興趣缺缺。

父母可以安排孩子投入相關領域的活動、社團,培養孩子的興趣。

有些人當了醫師,但對藝術很有興趣,
因此利用閒暇時間繪畫、參加藝術活動。
將工作以外的其他時間,
用來填滿自己更強烈的興趣,
這也是平衡性向和興趣的好方法。


二、知彼:了解職業世界的需求。
在生涯規劃中,除了自我探索之外,同時也應該了解職業世界的需求。

在青少年的階段,可以經由三個途徑來了解外在的職業世界:
實際接觸、實際參與、深度訪談。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小學時參觀消防局、郵局,
激發興趣的功能大過其他;國、高中時,學校安排的參訪行程,
就可能是與職業世界的進一步接觸。

有些學校的課程裡就安排了讓青少年實際接觸、實際參與,
甚至深度訪談職業楷模的內容。

此外,閱讀各領域通俗或入門的相關書籍,
如科普、歷史小說等,或參加各學科相關的大眾講座,
對於了解真實的職業世界也都有很大的幫助。

鼓勵孩子建立對自己健康而真確的了解,澄清自己的價值觀,
透過與他人的對談,培養生涯決策的能力,是父母的責任。

經由「知己知彼」的初探,
做出「百戰百勝」的明智決定,

是父母送給青少年最好的禮物。
(採訪整理/蔡珮瑤)


楊俐容小檔案:
‧親職教育、青少年及兒童諮商講師
‧台灣北區小學EQ教育推廣講師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副理事長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359&p=2&f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