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分類:教養心情(家長) (115)
- Mar 22 Wed 2006 04:56
你的孩子適合上幼稚園嗎?
- Mar 15 Wed 2006 12:15
子代的成功 才是成功
一位山地鄉的老師憂心忡忡地打電話給我,開學才兩周,
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女生就已經逃學三次了,每一次他們都能及時把她找回來,
但是他擔心這種事會不斷上演,防不勝防。
我聽了也很難過,因為這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又早熟,每次去她的學校,
她都會跑過來緊緊地抱住我,把頭貼在我的腰上,讓人覺得她很渴望有人愛。
- Mar 08 Wed 2006 19:07
打開自閉兒心窗-patricia stacey撰
- Jan 15 Sun 2006 23:16
安媽給AS孩子媽媽的支持~加油孩子
我發現亮媽咪是一位非常細心有責任感的母親,也很辛苦的照顧孩子和維繫一個缺乏父愛的家.
看了你寄來的資料,我腦海中浮現這孩子他這些狀況有許多和安剛入小學是很相似的,
例如上下課的時間,環境的變遷,作業,遇到困難時的表達-----等,都讓孩子受挫;我真的越來越能體會你說的"高心智理論",
我想謝平心中的那一把尺是非常高的,他盡力的完成周遭人對他的要求與期待,但是他沒有料到自己缺陷的那個部分,很殘酷也很可悲,讓他一次次的受挫積壓內心負面的情緒,沒有解決的方法是很辛苦的.我心疼那孩子
- Jan 13 Fri 2006 20:54
~教養分享~Judy Chang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
我不知道在台灣的醫生會不會跟父母親提過,有自閉症的小孩,是會遺傳的,當然我在美國時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時,我第一個念頭是我作媽媽的還不夠辛苦嗎?
還要猜測是誰的錯嗎?
但醫生接著跟我解釋說,他看到很多媽媽棄而不捨的想要生一個別人也認為正常的小孩,如果你抱著不管這小孩如何你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醫生說他是不反對的,
- Jan 13 Fri 2006 18:11
AS媽媽的一封信
告訴你個消息,安今天去做魏氏智力測驗結果114,
和以前的比較有相差20分之多,有意義吧!
安的確會因為"人"的關係有所影響,
而且老師說今天的測驗完全沒有情緒反應,
老師還說今天去測還真不巧,如果他昨天去做落點會更不同,
- Jan 13 Fri 2006 15:55
我們家長共同的心聲
小一被診斷為學習障礙,小三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
經過了這些日子回想孩子成長的種種,的確像是亞症兒
自從發現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不同,棄而不捨的想找出原因
為的是了解與協助孩子,為的是正視孩子的問題
當我為孩子辦理身障手冊時,心中是痛的
- Jan 12 Thu 2006 20:06
一位外來的媳婦面對一個自閉兒
她第一個孩子是~男孩~
但是在快樂中 孩子卻帶的很辛苦
孩子情緒不容易控制 固執性非常強
還好她來自~教育世家~ 她的父親是學校校長
所以她能夠很有耐心並用全部的愛去面對孩子
- Jan 12 Thu 2006 10:33
善待自己‧疼惜孩子
主講/蘇麗華(資深社工員;親職教育講師)
整理/謝蕙蒙(本文為泰山文化基金會親職巡迴講座摘錄)
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一群企業家一起去聽演講,結束時,演講者建議企業家們回去後做一件好事。有一位企業家想了想,決定要為自己兒子做一件好事。他回家時恰巧看到兒子正在陽台上眺望遠方,就輕拍了一下孩子的肩膀,把正在發呆的兒子嚇了一跳。
因為這位爸爸平時很少與兒子聊天,一時之間也不知該說什麼?於是他說:「兒子,你身上的錢夠用嗎?」兒子說:「夠呀!」說完後就低頭走回房間去,爸爸覺得很奇怪,跟在孩子後面說:「真的沒關係,如果錢不夠用,爸爸身上有。」隔天,這位企業家接到一封信,是他兒子寫的:「生命太神奇了,正當我站在陽台上想著,是否就這樣跳下去,結束生命就好了?但是就這麼巧,我聽到你一句關懷的話,接觸到你的眼神,體會到你是真的關心我的,所以我想,這就是值得我繼續活下去的好理由,於是,我決定活下來了。」
看了這個故事,是不是覺得「好險呀!」是的,不管你有多忙,也別忘了「關懷」的重要,即使是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也需要你不時給予關懷與鼓勵,重點是在於怎麼做才能讓人感受到。
- Dec 28 Wed 2005 15:41
孩子自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安媽
- Dec 19 Mon 2005 21:34
不上學的孩子—淺談懼學與拒學
>
范惠宇
研究顯示約有5﹪左右的學齡兒童或青少年有拒學/懼學症狀。這是一個為數不小,不可忽略的不適應行為類型,有上學問題的兒童及青少年有高異質性及高盛行率等特性,使得它常常難以處理,帶給父母與老師們很大的困擾。
從1930年起,隨著各國義務教育的開展,學童上學困難的問題開始受到人們注意,且引起廣泛的研究﹔當時,有上學困難的學童被認為有焦慮問題﹔「懼學(school phobia)」一詞在1941年首度被提出,意指對於上學事件表現出極度焦慮行為的個案。有學校恐懼的學童會產生嚴重的焦慮和身體不適症狀(如頭暈、頭痛、胃痛)等﹔學童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的焦慮表現和健康問題,常被迫選擇將學童留在家中。
到了1960年,兒童依附問題開始被認為是拒學問題的成因—「分離焦慮」常是學童無法到校時的主要診斷。當時的學者發現許多小孩不去上學,乃是因害怕與母親分開,這也是導致上學困難的因素之一。
Kearney 和 Beasley在1994年所做的調查研究顯示,有10%的拒學症狀起因於害怕跟學校情境有關的事物,有26.1﹪是想跟父親或母親待在家中,25﹪是避免社交情境,12.2﹪是對於學校功課或課程感到困難,10﹪是逃避評量和考試,7.8%是因家裡有增強物而待在家裡。
- Dec 19 Mon 2005 17:39
AS的孩子不是暴力份子
近期有個個案 小學生將老師打受傷
孩子的父親請民代出面 並表示老師被打一下有什麼關係
我好想問那位父親,讓他自己也被老師的親人打一頓如何?
但是更驚訝的是~孩子居然出示一張疑似AS的醫師證明~
頓時腦中出現-學障者媽媽的祈禱文
AS的孩子老被指責~有暴力~
- Dec 17 Sat 2005 16:09
打在兒身 痛在娘心
(以前棍子都是用來威脅或做做樣子而已,今天是第一次真的打,她哭很慘)
在打的當下,心裡一直對自己說:「她沒辦法了解跟控制自己行為,打了也沒用。」可是連日來的情緒壓到最高點,和她再怎麼好言說理都沒用,好像我只能選擇醬來發洩。
打完她找爸爸哭,爸爸怎安慰說理都沒用。(我在另一個房間哭及反省)最後,還是我抱過來好好跟她對不起及擦藥呼呼她才被安撫下來。
- Nov 04 Fri 2005 08:59
親師合作一起幫A.S.孩子成長
電話那頭是焦慮不安的求救訊息,
我一方面心疼這些辛苦的爸媽,
一方面也為孩子們慶幸.家長們都願意為孩子尋求各方面的資源,
只為了幫孩子找一條可行的路.
和各位分享一件我兒也不太願意學的一件事,這是一個奇妙的轉變,我兒子說: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學洋文!
多麼愛國的一個孩子呀!不知道有沒有愛國獎可以頒發"?
以前也是為他的英文煩惱,現在他小四,但是日前從一位媽媽身上學到"鼓勵"的妙方,放下心中的要求和期待,用他喜歡的東西做正向增強
物,最近他迷上電腦,我就請老師把學校預備做資源回收的電腦書先預留起來,如果孩子願一好好上課,下課就可以和他借一本回去看,結果
情勢大逆轉,孩子都不用提醒,一到英文課都非常主動拿出課本,認真聽,還主動完成英文作業,還努力寫到其他堂課,(他們就是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