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bucket

【聯合報/張傑文/永和耕莘醫院心理衛生科醫師】

情緒問題並非成人專利,

現代兒童因為家庭、學業等因素而飽受情緒困擾者,

愈來愈多。

情緒是對周遭事物的主觀感受,正向或負向,無所謂對錯。

很多時候,情緒的表現讓人無法接受,

是因為情緒引發了一些過度強烈的行為;

我們應將情緒和情緒的行為分開來看,

並適度的表達與發洩情緒,才是健康的。

女孩常以焦慮的形式表現,男孩則多以行為問題表達。

探討兒童的情緒障礙時,

須先考量兒童天生的氣質及親子間的互動。

父母若碰到天生好帶的孩子,多半可以相安無事,

孩子不易出現嚴重情緒問題;

但是,只要其中一方有問題,

例如小孩是磨娘精型的難帶寶寶,

或是父母的情緒容易焦躁的話,孩子就非常容易出現情緒障礙。

就氣質的傾向來說,

每個孩子都可以用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

反應強度、反應閾、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

堅持度等九個向度來評估。

而孩子的個性 特質就像身材的高矮胖瘦,

有其與生俱來的部分,

對於比較不規律、適應度低、反應度強、情緒較負向、

或堅持度較高等較難養育的孩子,

父母親若能給適當的支持和協助,

就可減少孩子出現情緒障礙的機會。 

此外,也可從情緒認知的發展與行為間關係看孩子情緒問題。

小小孩因認知能力尚初期發展,

不太能了解或覺察自己情緒,通常會用行為表現情緒;

待年紀漸長,逐 漸可以了解自己情緒,甚至能說出情緒背後想法,

因此,面對情緒障礙時,一方面要處理行為問題,

同時也要試著引導小孩從不同角度看待引起困擾的事情。

有些小孩鬧情緒並非真有情緒障礙,

而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希望得到注意,

如果父母沒有發現問題癥結,

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孩子鬧情緒的行為。

一旦孩子出現情緒障礙,應抱持尊重、了解、接納和關懷的態度,

試著減少孩子壓力的來源,

並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多讚美、肯定孩子。

有時候,小孩情緒問 題與家庭互動有密切關係,

需與父母討論如何改變互動的狀況,

甚至安排家族治療,必要時加上藥物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olin836920 的頭像
    kolin836920

    亞斯柏格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

    kolin836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