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亞夏綜合編譯報導)
歐洲中世紀採用「蘋果或硬幣」來測試孩童,
當他們成熟到懂得延遲享樂,
能抽象的推理選擇了金錢而不是水果時,
那麼就應該送他們上學了;
在15-16世紀的德國,
父母會在小孩開始有理性行為後送他們去學校;
而現代的美國,
小孩是否夠資格上幼稚園是根據日曆上一個武斷的日子
---入學截止日,
也就是由州政府或該學區決定小孩是否夠成熟能上學了。
美國的幼兒通常滿五歲後進入幼稚園就讀,
可以延遲一年入學,但一般不能提早入學。
有些父母選擇讓小孩晚一年入園,
認為這樣他們在生理、心理上夠大夠成熟,
可以準備好應付今日幼稚園日增的壓力。
晚入學一年的優勢
研究人力資本積累
(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使我們成為社會上有價值的人)
的勞動經濟學家發現,從相同的教室經驗裡,
那些在開始佔優勢的學童能學得更多、更快,
假以時日會拉大學生之間的落差。
在任何一個幼稚園,佔優勢的主因是年齡,
幾乎所有幼稚園的教室裡,
學生年齡間的差距為十二個月,
加上可以晚讀一年,使得差距不只是十二個月,
有些甚至多達十五個月。
因此目前幼稚園出現一個現象:
當晚入學一年的學生可以把字寫得很漂亮的同時,
那些當季入學而年齡較小的孩童可能連筆都拿不穩;
上體育課測驗時,
晚入學的能以極自信優雅的姿勢邁開大步,
而許多較小的小孩還歪歪倒倒地幾乎無法跑一直線。
2000年初,「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評估22,000名幼稚園兒童發現,
一般來說,
年齡較大的兒童的確比
年齡較小的兒童更準備好要開始幼稚園學業了。
年齡大的兒童多四倍的閱讀能力;
多二到三倍的二位數計算能力;
具備二倍的寫字所必須的精細小肌肉動作發展技能;
此外年齡大的兒童也較能堅持,更具社會適應能力。
教育學者、勞動經濟學者的研究與統計
多年來教育學者指出,大部份的研究發現,
在班上因相對年齡較大而佔學習優勢的學生,
在經過頭幾年的學校生活後,這項優勢會消失。
史丹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迪波拉‧斯帝佩克
從一份2002年出版的文獻綜述發現,
在同屆中較年長的孩子不但在各年級沒有學得比較多
反而在行為上出現較多的偏差。
然而,最近有越來越多由勞動經濟學者所做的研究,
拜最新及大量的數據所賜,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大部份勞動經濟學者發現絕對年紀
(小孩的實際年齡)並不是那麼重要,
在同屆中的相對年紀
(和同班同學相比的年齡)
才是長期塑造行為表現的因素。
為了解相對年齡能持續發揮多久的影響力,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勞動經濟學者凱莉‧貝達
統計了19個國家,將近25萬份數學和科學的測驗,
她發現在同屆相對年齡較小的學生,
到三、四年級有4 -12%表現不是太好;
到七、八年級有2-9%表現較糟;
參加SAT 或 ACT測驗的人數,
相對年齡較大的學生比相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多了7.7%,
而進入四年制大專院校相對年齡較大的學生則多出11.6%。
各州地方政府的態度
美國各州早已開始重視晚一年入學的好處,
自1975年,幾乎半數的州政府已將入學的年齡提高。
某種程度,是為應付目前在美國教育系統普遍實行的高標測驗。
1983年雷根主政時期,美國「全國優質教育委員會」
所做的一份報告“危機中的國家”警告說,
這個國家的教育面臨平庸化,
將導致國家競爭力薄弱,並使國家處在危機之中。
2002年布什政府更以
「不讓任一小孩落後」作為教育改革重點,
並在2001年成為全國性法令。
在注重「績效責任」原則下,
積極推動教改,
並以提高「閱讀」能力為要務。
為了因應高標測驗,
全國的幼稚園對學生有了更多的要求。
如果小孩在三年級必須完成統一的標準測驗,
那麼他們在一、二年級甚至在幼稚園畢業時
就必須為那些測驗做好準備。
而那些測驗也表示各州就像學生一樣,
也面臨成績的壓力。
他們希望小孩拿到好成績,
除了讓小孩接受教育的因素外,
也希望小孩的成就比其它州的同儕更為優秀,
畢竟小孩在考SAT及申請學校的時候,
面對的是全國同屆的競爭者。
晚入學一年衍生的社會問題
幼稚園在美國被納入義務教育,
經費由各地方政府負擔。
為使學生成績得到小幅上揚,
提高小孩幼稚園的入學年齡對各州政府而言
是一個便宜和簡易的作法。
但是讓小孩晚點上幼稚園好嗎?
由於幼稚園之前的學前教育不是法定義務教育,
所以公立的托兒所及幼教機構非常稀少,
大約只有1/4的幼童能分配到
這極為有限的公有幼教資源。
而其餘五歲以下的幼童就得
自行解決學前教育的問題,
或花錢送私立幼教學校、或留在家裏自學。
若提高幼稚園的入學年齡,
對許多父母都會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讓小孩在托兒所多待一年,
尤其在都會區,
許多私立托兒所的年費高達一萬美元,
高於一般公立大專學生一年的學費。
提高入學年齡後一個嚴重的副作用是:
當家境富裕的小孩延遲一年上幼稚園
而在托兒所多待一年提前學習幼稚園課程的時候,
家境較不富裕的小孩
可能得浪費一年的時間窩在家裡和祖母看電視。
當他們進入幼稚園時,
家境較不富裕的小孩已經遙遙落後輸在了起跑點。
學者專家的呼籲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赫克曼 (James Heckman)
在很多研究貧窮小孩的學術文章和報告中指出,
人力資本的累積很像財力資本在銀行帳戶裡以複利方式積累,
越早投入資本越有利。
若政府從托兒所時期就開始投資,
則人力資本的投資報酬率非常高;
當這個人出了社會才在他身上投資,
則報酬率非常低。
若是政府資源有限,那應該儘早投資。
其他勞動經濟學者也強烈主張,
基於改善每一個小孩的生活,
也基於經濟報酬,
國家教育資源應盡早分配給劣勢兒童。
許多研究也顯示,
大都會低收入社區的孩子
一般在社交、基本技能、自動自發、智力及行為等方面的障礙
皆因未能及早啟蒙發展,雖日後努力「補課」但效果都很有限。
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提高幼稚園入學年齡並不是個好主意。
入學年齡成為關注議題的原因
全美幼教專家協會指出:
這些年幼稚園所衍生出有關入學年齡及分班的問題,
其源頭都是因為考慮孩子的能力
無法應付日漸增加而不適宜的幼稚園課程。
現代的幼稚園已經改變了,
過去印象中,小朋友在幼稚園就是吃點心、玩遊戲﹔
而現在幼稚園的課程,
不僅要會拼寫英文單字、
能說一段有邏輯組織的故事、
還要會簡易的數學計算。
1840年在德國創立第一所幼稚園的福祿貝爾
如果知道今天幼稚園的發展,一定會嚇得瞠目結舌。
字母和數字在福祿貝爾的幼稚園是明文禁止的,
他主張將遊戲帶入教育課程,
且以遊戲(如摺紙、堆積木)、唱歌、園藝及照顧動物等,
來啟發幼兒的多元化智力學習。
而目前幼稚園課程的設計者不再問:
五歲的小孩需要甚麼?
而是問﹕
如果一個學生要在三年級通過閱讀和數學測驗,
那在之前的幾個年級該學些甚麼?
難怪幼稚園教師表示,
有48%新生對於應付學校課業有困難。
正本清源之道
幼稚園是否需要提高入園年齡應該考慮小孩準備度的問題。
孩子的動作技巧和成熟度越好,
在學習上越能駕輕就熟;
發展還沒有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就讓孩子學習的話,
除了對孩子的學習成果有負面影響之外,
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挫折,
將影響孩子未來各種學習的信心。
做為家長、教師及立法委員的大人們
是不是應該考慮現在這種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真的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嗎?
在視教育如競爭的體系中長大的小孩真的對國家競爭力有幫助嗎?
我們是不是
應該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能力和方式學習,
同時為下一代找回童年的歡樂?
- Aug 16 Thu 2007 16:34
兒童何時上幼稚園最好 入學年齡引關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